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完整版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

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的要素:

2.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P3

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1)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

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

②教育的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4.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

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

①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②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 P6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①(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② 1.百科全书时期;2.要素主义时期;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4.?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时期”;5.科学、技术、社会时期

- 1 -

③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1.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2.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社会化:第三,教育生产化:第四,教育民主化:第五,教育国际化:第六,教育现代化:第七,教育多元化。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①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P8

② 1.转变教育观: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行,通过幼儿课程、主动学习;2.制定教育目标;3.更新教学内容;4.改变教学环境

发展趋势: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从注重温饱走向注重职业前景;从追求有书读到追求读好书;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 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①(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3)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P10

②(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加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

- 2 -

定知识来建立价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问答法的步骤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他以“理念说”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知识论的哲学系统。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古罗马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anus 3596)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在1632年写成、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杜威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主编的1939年出版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56年以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1913)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JSBruner1915)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10年)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自1972年以来,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加以具体化。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在对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1)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2)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3)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4)系统方法;(5)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五)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将教育的发展的阶段分为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教育阶段、扩大化教育阶段和普及化教育阶段四个阶段。

③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把对人的身心影响作为直接目标,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教育学,应运而生。其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五个阶段。

二、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

1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P18 12.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

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P18

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

13.1个体功能:

- 3 -

① 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

②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

充分实现

③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13.2社会功能:

① 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②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

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

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1)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14.教育功能的限制: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P21

②1、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压力越来越大;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3、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15.①个体身心发展(个体),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育社会功能。。。。

P22

②主要分为两种因素: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理解能力,生活阅历,对教育的态度等。

外因包括社会的大的教育环境以及受教育人的小教育环境,教育者的教育素质等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

16.教育目的的含义: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

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它可以包括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学生的各种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P31

17.教育目的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P31

②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 4 -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1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3)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人们的教育理想。(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P32

②1、生产力;2、 政治制度;3、生产方式;4、生产关系

1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①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P33

②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上,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领带并从属于社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的话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3、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20.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①(1)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P34

②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①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P34

② 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现在并无统一意见。不过,从实际看来,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22.教师的定义:

①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P40

② 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 5 -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完整版详解)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o0fs35ab23gzju6vsv034ka295j0v00cw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