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库
四名词解释
1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 ,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
等。一般认为文艺学有 3 个主要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 、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就
文艺学作为 3 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 ,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
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2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 文学活动 “四要素 ”: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文学四要素指文
4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 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7 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而一般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 10 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意识形态( ideology )原来是由“观念”和“学说”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本意就是观念学、观念的体系。观念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必然同时具有认识和实践双重的性质。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在谈到意识形态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认为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这样那样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里,它必然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
11 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12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3 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活动。物质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15 文学创作材料: 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 16 艺术发现: 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 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
17 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18 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9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在艺术思维上,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表现为作家对某现象的直观的把握;二是表现为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让人深省的内蕴。
20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21 综合:作家最常用的构思方式,是作家围绕自己的中心意念,改造许多旧材料,综合为一个能够完整体现的意图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第 1页共16页
22 突出:指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意想,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清晰、明确和与众不同。
23 简化:指作家故意少说,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传达出形象的大概轮廓与内在精华的构思方式。
24 变形:指作家在构思时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通过变形,作家常常能够获得独创性的形象。
25 陌生化: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26 即兴 26 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27 推敲:传记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把心象物化为定性作品的操作情况。
28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在其构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29 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30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造对象做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评价是一种主体性的心理过程。
31 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32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和逼真性。再现是指文学作品对外在现实状况作具体的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这样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它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描绘。
33 理想型文学:是指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性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直接表达出来,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它通过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代表。
34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与朦胧性,具有多层不确定性的意义。以欧洲象征主义为代表,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
35 诗:文学体裁之一。一般认为,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中国古典文论主张“ 诗言志 ”,“诗缘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
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
诗 。在形式上 ,与散文 、小说 、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
感和音乐美 。无论中国诗 歌 还是西洋诗歌,
歌 要押 韵 ,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
,形成不同种类 ,如抒情诗 ,叙事诗 ,格律
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
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
36 小说:文学体裁之一。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
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语言又能加以表现的,小说都有能力加以描写,写人、状物、拟声、描绘人的感受、幻觉、梦境以至于潜意识心理状态等等,无所不能。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广阔时空中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色彩鲜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画出来。同时作者还可以转换叙事视角,变化叙事人称,又可以利用旁白、议论和抒情,使小说的艺术表现获得哲理的和诗的光辉,增强思想力度和艺术魅力。
37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38 散文:文学体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
内。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 ( 最早是经、史、子 ) 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
、通讯 、游
中国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杂文、小品、短评、随笔、速写 侧重议论的散文。在西方,散文并不像中国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
记 、报告文学 、书信、日记 、回忆录等 。按其内容和性质 ,它大致又可分为 3 类,即侧重抒情的散文,侧重叙事的散文,
第 2页共16页
文字作品,因此,非韵文的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体的日常应用文字也属散文之列。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自由,多种多样。它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渲
染环境,烘托气氛,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等手法创造意境 , 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点。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 , 必须做到散而不乱 , 散而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
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39 报告文学: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这种文体是近代新闻事业发达的产
物,曾盛行于 20 世纪初期的苏联和欧美。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某些通讯、旅行记和叙事散文已具有报告文学
的部分特性。但正式倡导和自觉创作报告文学,是从 30 年代初开始的,并与左翼文艺运动和外国报告文学的传入有关。 40 本文:文学作品的本文是指作者写出的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在中外文学理论历史上,都有人把文本看 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如中国古代王弼提出过言、 41 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三个阶段。
象、意层次。西方也提出过二层次说、四层次说、
五层次说等。我们总体上把文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学话语层面;二文学形象层面;三文学意蕴层面。
17 世纪以前的类型说、 18、 19 世纪的个性典型说、 20 世纪之
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文 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 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42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
1759 -1839)提出来的,所谓“特征”
就是组成本质
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43 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 (二)虚
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其特征有(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
实相生。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
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44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分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这种审美
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47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0 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对“情节”的看法很有价值。情节是把在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48 表层结构: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叙事学通过确定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即叙述句来概括。
49 深层结构 49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50 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包括两个层次:故事所共有的逻辑,离开了这种逻辑制约,故事就无法让人读懂。每一故事又受到特定的文化、文学体裁与作者风格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每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51 行动元与角色 51 叙事作品中人物对故事来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事件进展过程产生的推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动元”的作用。而角色则是指人物性格造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和独立性。
52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本文时间,即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另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这两种时间有时可以重合,比如在叙事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古典话剧的一幕或文学作品中的一段对话等场景中,便是如此。但就整体而言,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不仅性质不同,长短与顺序也不同。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形
第 3页共16页
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于时序、时长与频率中。
62 文学风格: 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 记。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63 创作个性也叫艺术个性,
通常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才能特征。
这种个人的才能特征突出地表现 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
在他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自己心爱的题材,并以自己特有的感受方式、思考方式和传达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65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
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 ( expectation horizon )。在具体的文学
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66 文体期待: 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看到
某种文体所可能具存的那种艺术韵调和魅力,比如面对一部以再现为基本手法的长篇小说,读者会期待着波澜起伏的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
67 形象期待即读者由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68 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的深层的审美意味、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期待。
69 接受动机即读者的阅读动机,包括:审美动机,即获得情感愉悦的动机;求知动机即力图通过作品发现人类生活了解各种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这是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主要表现在从事文学批评、文学教育的专业工作者那儿与普通读者不同,这些专业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获得审美享受之外,会更专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借鉴动机,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尤其是初学写作者的阅读过程中。这些读者,常常
是为了摹仿借鉴他入的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而积极投身阅读的。 。正是由于接受动机不同,必然导致读者不同范围的阅读选择;即使面对同一部作品,读者的着眼点也会不同,但是,阅读活动中,不同的阅读动机是
相互联系的。
70 即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人们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会伴随读者进入到阅读进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71 隐含的读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这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获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73 还原与异变: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固在本文中。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在特定语词序列的串引下还原原作家心自中时形象、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
可能的。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本文“中,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还原的客体内容,
但由于充满着读者的个性创造,
因此,“第二文本”必然会产生异变。包括 形象的异变、情感的异变和思想观念的异变。
74 共鸣:这是文学接受进人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弋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感激动和审美美趣味趋
同现象。 文学接受活动中,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样的作品可能引起读者属于情感评价性质的喜爱,或属于理性判断性质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使读者产生全身心震动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共鸣的产生还要有第二个条件,这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75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指某些人特别容易受某种情绪的影响,他们也可以在不用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因此,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在《诗学》中,亚
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所谓“净化” ,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
净化主要
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的自我教育效果。 76 领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
共鸣是建立在读者与作者或僻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沟通的基础上的,
是作品中的强烈情感震撼并感染了读者心灵的结果,而领悟则必须以读者对作品内涵的主动思索和深刻理解为前提,由于领悟以思索和理解为前提,其结果,必会有效地丰富和扩充读者的期待视野,使读者主动生发出一种积极的人生向往。由此可见,领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
77 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我们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之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
第 4页共16页
想情感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让我们再三回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这种情况,就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延留。实际上,所谓延留,是文学接受进人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地回味的状况。
78 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中伴随着欣
赏而出现的。
79 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美学的(审美的)和历史的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是建立在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特殊(亦即审美的)形式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首先由黑格尔
提出,后来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所接受,并在批评实践中加以具体贯彻;与之同时,恩格斯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对它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他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既反对像格律恩
那样用超阶级、超历史的“人” 的观点来歪曲歌德;又反对白尔尼等人用道德的、党派的观点和政治的尺度来衡量歌德。指出“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
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 。尔后,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又提到:
”
“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
历史的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作品的。 评价。
80 所谓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 81 所谓历史的观点, 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
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历史的批评是近代的产物,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对世界的因果性的认识的影响和启示下发展起来的。
82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既然是对于文学作品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而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观需要而言
的,所以评价就离不开一定的主观标准。这些标准不是什么人任意规定,它根本上是由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内涵所决定的。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它不仅是社会人生的反映,给人以认识生活的启迪,同时还具有引导人介入社会以及给人以精神上享受和愉悦这样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的作用,与之相应,文学批评也就有真、善、美,即作品的真实性、倾向性和感染力这样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标准。
83 文学批评家是在文学创造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中产生的。文学批评家有自己的职责,主要有这几方面:第一通过 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做出意识形态的评价,阐明一定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点,引导文学向一定方向发展;第二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作出的艺术分析和科学批评,发现和总结作家成功的艺术创作经验并上升到文学理论,以帮助作家提高创作水平;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分析,引导读者的接受和消费;第四通过批评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批评理论。
六简答题
1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联系与区别:文学理论
为 3 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
、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 3 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
,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
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
己的方法论基础
,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文艺学同社会学、心
、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理学、伦理学、语言学
2 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
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 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3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
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第 5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