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机考 材料题复习范围
?
1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理解。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
敢地、自觉的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一代中国人都有实
现中国梦的担当。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在党的十八大上被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具体来说就是:
1.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
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 安全上,要坚持一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
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
地球家园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个的内涵 然后是联系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事“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
步。而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试做简要论述。
(1) What“新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 (2) How
a) 第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次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 第二,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
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5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6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1)同上
(2)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7 试论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系。
(1) 全面深化改革
a) What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 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b) How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 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3) 关系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是战略举措。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8 为什么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
①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的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②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③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⑤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基本利益,符合周边国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国利益,必须始终坚持。
9 试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10 为何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共有值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3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11 如何理解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1.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
2.毛泽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理论本质特点的思想内容,属于哲学层面的概括和总结。
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哪些方面
(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4 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 革命: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 建设:
1.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