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提县“安格斯牛”养殖情况
调查报告
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5月10日
2017年,在中国证监会、麦盖提县委、县人民政府、金融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麦盖提县委托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纯种安格斯青年母牛1013头,投放于5个乡44个村10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其中2017年发放1003头,2016年向贫困户捐赠10头)。
截止2024年5月10日,共存栏牛只1898头。期内共产犊牛946头(公犊牛465头,母犊牛481头),犊牛死亡17头,繁殖成活率达到%,高于业内平均水平,达到了预期的养殖效果。
为促进扶贫养殖的持续进行,公司近日对麦盖提县1013头安格斯母牛养殖情况进行逐户回访调查,制作养殖台账。现将安格斯牛养殖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 存栏和养殖情况
期内牛群异动情况
1.
期内增加 所在乡名称 成母牛 公犊牛 母犊牛 期初数 (产犊) 期内减少 期末存栏 (死亡) 成母牛 犊牛 成母牛 犊牛 期末合计 巴扎结289 米乡 138 142 6 3 283 277 560 希依提327 墩乡 157 149 16 6 311 300 611 克孜勒阿瓦提乡 103 43 55 3 2 100 96 196 库木库194 萨尔乡 86 83 12 4 182 165 347 库尔玛100 乡 41 52 7 2 93 91 184 合计 1013 465 481 44 17 969 929 1898 期初存栏母牛1013头,期内增加牛只946头,减少61头,期末总存栏1898头,期内净增加牛只885头,增长率为%。其中,新产犊牛946头(公犊牛465头,母犊牛481头),目前,尚有11头母牛未产犊。期内犊牛死亡17头,繁殖成活率达%,达到了预期的养殖效果。
2.
贫困户的养殖能力。经过半年的饲养,养殖户初步了解了安格斯牛的
习性及饲喂管理方法,养殖水平有所提高。牛群也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同时在公司售后技术服务团队一对一现场指导下,绝大多数养殖户对安格斯母牛饲养较为尽心,成母牛体膘情况好,多数可达中等水平,极少有瘦弱牛,成母牛精神状态良好。现有犊牛绝大多数处于在哺乳期,生长发育正常。从5个乡整体情况看,截止2024年5月10日,成母牛死亡率%,犊牛繁殖成活率达到%,两项指标均已到达较好水平。
3.
饲草料情况。麦盖提县县域周围有大量丰富的粗饲料资源,包括麦
草、玉米秸秆、棉籽壳、糖渣、苜蓿等,可为肉牛养殖提供全价均衡的营养。2017年8月,中国证监会捐助180万,为养殖贫困户的肉牛养殖提供1002吨苜蓿。
4. 技术服务情况。公司成立工作小组,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
服务工作,技术人员专业涉及牛群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繁育等方面。期间,工作组根据养殖户名单,在乡政府指定的村级管理干部的带领下,逐户走访。了解牛群情况并做逐头信息登记,日投入工作时长12小时。技术人员对现场发现的诸如日粮饲喂不足,品种单一、牛只饲养环境差,牛只饮水不干净,犊牛未能适时断奶等问题进行现场纠正并做具体讲解培训,降低养殖风险。并协助农户自制保定架,用于牛只疫苗注射,疾病诊疗。 二、 存在问题
1. 牛只非正常死亡及流产。截止目前死亡44头成母牛,造成死亡的主要
原因有三:一是养殖户缺乏科学技术指导,饲喂过量精饲料后大量饮水,引起瘤胃鼓气而死;二是饲养方式改为散养后,部分养殖户无专用栓系龙头,直接栓系在牛颈部,牛只受到惊吓跑跳,绳子缠绕牛颈部,造成窒息死亡。三是乡畜牧站人员专业水平局限,部分牛只因误诊误治导致死亡。
流产的28头母牛,造成流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养殖户投放霉变玉米秸秆和其它发霉饲草料,牛采食后导致流产。二是饲草品种单一且品质较差,长期采食造成怀孕母牛严重营养不良,胎儿生长发育受阻出现流产。三是栓系饲养导致牛情绪焦躁,反复跑跳,甚至多次摔倒造成流产。
死亡的17头犊牛,死亡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饲养环境差,并且当地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犊牛发病时不能及时治疗。二是母牛的饲草料单一,营养不够,产后犊牛出现弱犊和死胎。三是栓系的母牛产犊时,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母牛无法舔舐犊牛,导致粘液或羊水呛死犊牛。
2.
日粮饲喂结构单一,营养不足。大多数养殖户只饲喂玉米秸秆、麦
草、棉壳粗饲料,少部分养殖户添加玉米面、麸皮和棉粕。日粮缺少优质饲草,且饲草未经过粉碎加工和水浸泡,适口性差,浪费较大。多数牛棚内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不利于母牛健康。成母牛产后营养需求不能保证,造成母牛营养不良,发情延迟,乳量不足,直接影响自身产后恢复与犊牛生长。另一方面犊牛采食不到优质专用精饲料,不利于犊牛早期瘤胃发育,犊牛断奶后营养需
求不能得到保证,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受阻,造成实际月龄与体重不相符合,形成的“僵牛”现象,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3.
犊牛未能适时断奶,影响母牛产后发情。现有犊牛绝大多数处于在哺
乳期,产后3月龄以上犊牛仍未断奶,与母牛混养在一起,不利于母牛产后再发情,延长产间距,增加空怀成本。
4.
养殖环境欠佳。部分养殖户将牛长期圈养在光线昏暗的牛舍,舍内通
风不畅,垫草和粪便清理不及时,产生大量污浊空气,造成母牛及胎儿生长发育不良,母牛易患疥癣病、腐蹄病易腹泻、乳房炎、子宫炎及皮肤病,犊牛易患肺炎、肠炎与脐带炎,这些疾病会引起哺乳母牛无乳、繁殖母牛屡配不孕,出现母牛过早淘汰及犊牛死亡等。部分养殖户搬入新建小区居住后,牛只饲养在残垣断壁的原居住地,无棚舍且周边灰尘大。养殖户住处距离牛只较远,每天只有两次添草添水且饲喂量不足,大部分时间牛只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5.
专业养殖技术支撑乏力。虽然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技术服务,多次督促
技术服务到位,但是各乡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精力不足,牛只人工授精及疾病诊疗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约有50余头母牛产后无法准确判断产后母牛发情,导致母牛至今没有参与配种,增加了饲草料成本。 三、 意见和建议
1. 调整饲料日粮结构。利用现有粗饲料,综合饲喂,避免长期只饲喂一个品种饲草,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日粮标准》,合理搭配豆饼、玉米、麸皮、复合添加剂,对搭配好的饲草料应提前浸湿,水分控制在65%-70%,提高饲草料适口性。同时,存储饲草料的地方应通风、干燥,防止雨淋,在饲喂时发现霉变饲草应及时捡出,防止牛只误食。
2. 尽快完成犊牛适时断奶。新产犊牛2个月后,延长母牛和犊牛间隔时间,减少吃奶次数,促进母牛产后发情。
3. 改善牛只饲养环境。各乡应加强督导力度,督促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重视动物福利。建议每天清理一次粪便、水槽、食槽,保持牛舍通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