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的功能:
1. 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 2. 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成熟卵泡的结构如何?
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也称格拉夫卵泡,直径可达15~20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其结构包括:①卵泡外膜;②卵泡内膜;③颗粒细胞;④卵泡腔;⑤卵丘;⑥透明带;⑦放射冠。
卵泡的周期变化有哪个阶段?
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是始基卵泡。 妇女一生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可将卵泡生长过程分为4阶段:(1)始基卵泡 ;(2)窦前卵泡,具备合成性激素的能力;(3)窦状卵泡;(4)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也称格拉夫卵泡,直径可达15~20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其结构包括:①卵泡外膜;②卵泡内膜;③颗粒细胞;④卵泡腔;⑤卵丘;⑥透明带;⑦放射冠。
自月经第1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一般需10~14日。
2.排卵: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径1~2cm,外观色黄。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逐渐萎缩,被结缔组织取代,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为白体。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呈暗红色、不凝、出血多时可出现血凝块。 月经的成分?
其中1/3--1/2为血液,其余的为粘液和脱落的子宫内膜、阴道上皮等。 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两者如何协同和拮抗?
一、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增殖、修复。
3、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能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5、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6、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7、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8、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有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
素的分泌。
9、乳房: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10、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孕激素通常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1、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作准备。 3、宫颈: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4、输卵管: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5、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7、乳房:促进乳腺小叶、腺泡发育。 8、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9、体温: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BBT)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三 雌、孕激素的协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促进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
2、 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殖,并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对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脱落以及水钠代谢等方面也为拮抗作用。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功能层在月经期脱落;由基底层再生而来。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变化。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增殖期又分早、中、晚3期。
①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特点: 内膜较薄,仅1~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②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特点: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腺体数目增多、伸长并稍呈弯曲形;间质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管壁变厚。
③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特点:内膜进一步增厚至3~5mm, 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增殖为假复层上皮,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 内膜继续增厚; 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分早、中、晚期。
① 早期:周期第15~19日。特点:子宫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可见为核下空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卷曲。
② 中期:周期第20~23日。特点: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顶浆分泌。 ③晚期:周期第24~28日;为月经来潮前期。特点:子宫内膜增厚达l0mm,
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加水肿、疏松,间质细胞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特点:子宫内膜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离,,形成月经血。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的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完整而又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一. 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 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生理作用是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 腺垂体生殖激素 1、 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a) FSH 是卵泡发育必需的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①直接促进窦前卵泡及窦状卵泡的生长发育。②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进雌二醇的合成与分泌。③调节优势卵泡的选择和非优势卵泡闭锁。④在卵泡晚期与雌激素协同,诱导颗粒细胞生成LH受体,为排卵及黄素化作准备。
b) LH的主要生理作用:①在卵泡期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为雌二醇的合成提供底物。②排卵前促使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及排卵。③在黄体期维持黄体功能,促进孕激素、雌激素合成与分泌。
2.催乳激素(PRL):由腺垂体催乳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1.H-P-O轴是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通过分泌GnRH调节垂体FSH和LH释放,控制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 卵巢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排卵,并伴有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而卵巢性激素对中枢生殖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又具有反馈调节。使循环中的FSH和LH呈现周期性变化。
2.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FSH、LH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卵泡期,循环中的雌激素浓度<200pg/ml时,雌激素会抑制GnRH、FSH、LH分泌(负反馈)。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高峰,循环中雌激素浓度≥200pg/m1时,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LH、FSH大量释放(正反馈),形成排卵前LH、FSH峰;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两者联合作用使FSH、LH合成和分泌又受到抑制,进而抑制卵泡发育;黄体萎缩时,循环中雌孕激素下降,两者联合对LH和FSH的抑制作用解除,LH、FSH回升,卵泡又开始发育,新的卵巢周期开始。
第四章 妊娠生理
蜕膜的三部分是如何划分的? 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蜕膜变,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底蜕膜(Decidua basalis)与胚泡极滋养层接触子宫肌层间的蜕膜,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包蜕膜(Decidua capsularis)覆盖在胚泡表面的蜕膜真蜕膜(Decidua vera)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
胎儿循环系统解剖学特点?
? 脐静脉一条,生后闭锁为肝圆韧带
? 脐静脉末支静脉导管生后闭锁为静脉韧带
? 脐动脉两条,生后闭锁与相连的闭锁腹下动脉成为腹下韧带 ? 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及主动脉弓之间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 ? 卵圆孔生后开始关闭,生后6月完全闭锁
胎儿附属物组成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胎盘功能
? ?
气体交换:O2和CO2以简单扩散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
– 葡萄糖以易化扩散 – 氨基酸以主动运输 – 脂肪酸以简单扩散
– 电解质及维生素以主动运输通过胎盘
– 胎盘能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
? ?
排除胎儿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经胎盘及母体排出体外 防御功能:
– 屏障作用有限,分子量小、对胚胎及胎儿有害药物,病毒,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 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需在胎盘部位先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后进
入胎体 – 母血免疫抗体(IgG)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在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
胎盘的合成功能
? 主要合成激素和酶
? 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类:
– 蛋白激素有HCG、PRL等 – 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 酶有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 还能合成前列腺素、多种神经递质和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
促性腺激素HCG功能:
? ? ? ?
维持月经黄体寿命,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甾体激素分泌维持妊娠 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能刺激孕酮的形成
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刺激作用HCG能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被母体淋巴细攻击
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
妊娠期生殖系统变化
? ? ? ?
宫体逐渐增大变软,主要肌细胞肥大 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 子宫重量增加20倍
宫底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下段次之,宫颈最少
? 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 Hicks收缩
3. 妊娠期血压变化
? ? ? ? ? ? ? ? ? ? ? ?
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 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 收缩压无变化 舒张压轻度降低 脉压稍增大 坐位稍高于仰卧位 妊娠对上肢静脉压无影响 股静脉压自妊娠20周升高
侧卧位解除子宫压迫,改善静脉回流 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 孕妇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 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引起回心血量减少
4. 妊娠期静脉压变化
? 容易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5. 妊娠期血容量变化
? ? ? ? ?
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
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出现血液稀释 血浆平均增加1000ml 红细胞平均增加450ml
6.妊娠期血细胞变化
? 红细胞
– 红细胞计数3.6×1012/L – 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L – 血细胞比容0.31~0.34 – 孕妇储备铁0.5g,易缺铁 – 妊娠中、晚期开始补充铁剂
? 白细胞
– 妊娠7~8周开始轻度增加 – 妊娠30周达高峰
–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 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无改变
7. 妊娠期凝血因子变化
? ? ? ? ? ?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 凝血因子Ⅺ、ⅩⅢ降低 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
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 凝血时间无明显改变
8. 妊娠期泌尿系统变化
?
妊娠期肾脏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