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确定性——这正是批判哲学的特征——进展到客观真理了”。(p.147)另外,绝对知识并不是超越时空的知识,而是被时空规定的历史性的知识。法文作者认为,黑格尔“最好被描述为一个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者”。(pp.151-152)

《精神现象学》有一段深深影响了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主奴辩证法,这个理论被应用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主奴辩证法承继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一段著名的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许多人相信他自己是其他人的主人,然而他比别人是更大的奴隶。”(p.144)黑格尔认为,“欲望是人的基本特征”,而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则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是如此,这是“社会生活的终极根源”,因而,我与他人的关系变成了我与自我的关系的中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常常需要压迫对方来承认我们自己,如果对方也是如此,那么个体或者两个意识之间就形成了对立。(pp.154-155)

主人和奴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对立关系,表面上奴隶是依赖于主人的,但在黑格尔看来,“不是主人而实际上是奴隶才是主奴关系中的真理”,(p.157)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关系会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颠倒了的关系,主人因变得依赖而变成了奴隶的奴隶,反之亦然。如果我们顺着马克思主义的思路,那么作为奴隶的无产阶级在扭转了力量关系之后,必然要发动革命,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黑格尔对欲望的分析让我们想到了霍布斯的“人对人是狼”的论断,而对他人的分析也让我们想到了萨特的“他人即是地狱”的论断,萨特认为,

当他人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对我进行注视的时候,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感到了一种虚无,因为我不再是我自身而变成了他人的对象了。(萨特.1987,p.336)

在宗教问题上,黑格尔自称为“路德主义者”,宗教的真理与哲学的概念真理相比是出于低层次的,因而它求助于想象思维而不是思辨,“宗教自然地导向哲学”(汤姆〃罗克摩尔.2005,pp.148-149)

黑格尔的第二部著作是《逻辑学》,也称《大逻辑》,又是一部艰深的作品。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了一套完备的逻辑学,而在当代,经过了弗雷格、罗素等人的努力,逻辑学又变成了“分析哲学的基本概念工具”。在黑格尔之前,康德对逻辑学进行了创新,发现了所谓的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不同的是,先验逻辑处理的是“知识内容本身的规则”。而对于黑格尔,逻辑学所涉及的是意识的概念,逻辑学不是脱离内容的纯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外在关系”,而是抓住变化中的“思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pp.164-165)

在某些方面,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为我们所熟悉的,比如他认为对某一特定内容的否定并不是一种普遍的否定,否定总是特殊的,而否定的结果则是使概念变得更加丰富,(p.166)这让我们想起了“扬弃”,“否定之否定”之类耳熟能详的概念。

另外,辩证法一词在柏拉图和康德那里都是消极的,而黑格尔对这个词却进行了积极的改造,这种辩证法用来思考对立统一的问题。

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于知识、科学的开端问题,黑格尔反对笛卡尔的基础主义,他认为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科学进程,

而不需要某个确定的“阿基米德点”。(p.169)不过,到了《逻辑学》,黑格尔却又改口说:“必须从存在开始”。(p.170)在黑格尔的科学体系中,逻辑从“存在”出发,自身转化为“无”或“虚无”,再转变成“变易”,这就是逻辑的运动。这是黑格尔自身的理论矛盾吗?原作者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解释,这里不详述。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是黑格尔的第三部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他把哲学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门科学并坚持了科学的统一性。百科全书的英文是encyclopedia,还原成希腊语,那么en表示“在里面”,kuklos表示“圆圈”,paideia表示“教育”。法文作者认为,“我们可以说这部著作是知识的圆圈” (pp.176-177)这正是黑格尔所认为的,哲学理论具有圆圈的性质,它不预设其开端。按照原作者的看法,其实黑格尔所认为的哲学也有开端,只不过不是笛卡尔式的客观开端,而是一个主观开端,这个主观开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会返回到起点从而超越这个起点”,最终,这个起点被吸收进体系之中。(pp.179-180)按照笛卡尔的观点,哲学是一棵树,而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哲学是一个自我发展的圆圈。关于黑格尔哲学开端的问题是一个难点,这里就不再讨论。

黑格尔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是《自然权利与国家科学大纲:法哲学纲要》。在汉语中,法律和政治一词似乎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在西方,法律正是政治的一部分,因此,法哲学也应该从政治哲学这个角度来考虑。

这本书有几句经典的话是我们所熟知的,其中一句是“凡合理的

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被一些人认为黑格尔“确信当时的普鲁士国家标志着历史的终结,”就如同弗朗西斯〃福山在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所言的资本主义标志着历史的终结一样。法文作者则认为,黑格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把握理性的事物以及它们为什么是理性的,然后还要在真实事物中去把握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黑格尔并不为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状况作论证,而是根据那具体化在多样的生活形式中的理性来试图判断何为有效的或何为真实的,或者说他总是在变动中寻求永恒”。(pp.194-195)

另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就是“密纳发的猫头鹰,只有黄昏或者事后才会起飞”,黑格尔想要表明的是,哲学“不可能是先验的”,“它是作为人类集体努力的结果而在这一努力中出现和形成的。”(p.126)因此,哲学就像猫头鹰一样,总是最晚才出现,它是“科学的科学”,只是,这个科学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谓的实证科学,它是更为广义的。

“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同时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终结”,(张志伟.2002,p.674)因为“黑格尔已经把它的伟大圆圈闭合了”(汤姆〃罗克摩尔.2005,p.208)。在那个时代,谁想要对哲学有所贡献,就必然是黑格尔的信徒,或者黑格尔的对手;这是一个绕不过的弯。黑格尔死后,他的信徒们分为三派:中间派、右翼和左翼,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人物是左派的费尔巴哈,“他早于弗洛伊德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是人创造了上帝的观念,而上帝并非人类的来源。”(p.209)而在受黑格尔影响颇深却又在批判黑格尔的人当中,当数

克尔凯郭尔、尼采和马克思最为著名,作者也在这三个人上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我想就不再叙述了,因为这将牵出一篇上万字的文章,篇幅所限,后-黑格尔哲学我们就暂时搁臵,等待以后再谈。

参考文献:

1.汤姆〃罗克摩尔 (2005). 黑格尔:之前与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 柯小刚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文堂 (2002). 真理之光——费希特与海德格尔论Sein. 江苏人民出版社

3. 张志伟 (2002). 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Descartes (1985).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J. Cottingham译. 见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Descartes. R. S. John Cottingham, Dugald Murdoch主编,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177-291.

5. 约瑟夫?科克尔曼斯 (1996).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对作为基本存在论的此在的分析. 陈小文,李超杰,刘宗坤译, 商务印书馆

6. 张世英 (2007). \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胡塞尔与黑格尔的一点对照.\江海学刊(2): 13-21.

7. 萨特 (1987). 存在与虚无. 陈宣良译, 三联书店

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 

确定性——这正是批判哲学的特征——进展到客观真理了”。(p.147)另外,绝对知识并不是超越时空的知识,而是被时空规定的历史性的知识。法文作者认为,黑格尔“最好被描述为一个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者”。(pp.151-152)《精神现象学》有一段深深影响了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主奴辩证法,这个理论被应用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主奴辩证法承继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一段著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nc2q1y81z207lr1bae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