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公开课教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我国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科学精神】

通过对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和怎么样坚持依法治国的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法治意识】

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公共参与】

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坚持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

(一)引入新课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二)讲授新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板书) 探究与分享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两者区别: 1.内涵不同:

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

2

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

2.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3.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

4.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

5.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拆人治。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却是完全的、绝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拆人治,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绝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两者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的地位是什么?

3

学生: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教师: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1.通过实行法治,有利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学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板书)

4

教师: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

5

5n9ea06jyt47le14lopx1jxus0hkxz00vy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