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能力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4·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 C.古环境变化
B.古气候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 )
(2)该区域 (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含义和N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第(2)题,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原因。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A.地层 B.地质构造 (1) 突破3 C.背斜 D.向斜 A.判断岩层位置关系 B.判断形成顺序 (2) 突破5 C.分析大气环境 D.研究生物群落种类 答案:(1)BD (2)AB
突破1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 水平运动 类型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岩层 运动 方向 对地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的影响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举例 脉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起和凹陷 和弯曲变化 垂直运动 突破2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到岩石圈上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 或喷出地表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发生变质 突破3 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从形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态上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从岩层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的新老 两翼岩层较新 关系上 层较老 向斜 断层 图示 突破4 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突破5 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 构造 未侵蚀 常形成山岭 地貌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背斜 褶皱 断层 向斜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背斜顶部受张侵蚀后 力,常被侵蚀成地貌 谷地 侵蚀,常形成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图示 突破6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出露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024·烟台模拟)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年)图。完成1、2题。
1.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水沉积较快 C.火山喷发强烈
B.风力沉积较快 D.地壳抬升较快
2.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 (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C.河流下切更强烈
B.地表趋于崎岖不平 D.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解析】1选D,2选D。第1题,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东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较快。沉积形成在地势低洼地区,不是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原因。火山喷发强烈形成火山地貌,不是地壳上升。第2题,受地形变化影响,河流落差会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减少,图示河流河口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可能会增强。三角洲可能向内陆移动,面积不一定缩小。地表趋于平坦。河流下切减弱。 读等高线、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3、4题。
3.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 ) 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 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 4.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 )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分层现象(T、J两层地层界线),则岩层为沉积层;图示地层界线发生弯曲,说明有褶皱现象;J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说明褶皱后发生断层。故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挤压形成褶皱,断裂错位形成断层。第4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判断为山地;地层界线向上弯曲说明有挤压拱起过程;挤压出现断裂,使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岩浆喷发。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