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要素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偏低, 整合资源能力不够,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缺乏主动联系,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学校生源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总体素养不高;教师教学重知识传授、 轻专业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两张皮”。合作中,学校缺乏高校所应有的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学术文化的高度,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积累不足, 未能确立校企双方共同尊重的教育规范和标准,技术服务能力较弱,难以给予合作企业有效的专业服务。 深化产教融合的基本内容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模式改革的核心。教育与产业只有坚持利益互补, 资源共享, 文化共融的思路, 坚持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融合, 才能不断深化校企合作[8]。产教融合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深化: 1.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以满足校企两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为宗旨,共享共赢是其共同特征。互利互惠使校企双方从感情机制走向利益机制,确保长期合作、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目标追求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需要,改革专业教学,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企业资源, 进行“双师型” 教师培养,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企业是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便捷、高效选择学校培养的
人才加入企业,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对教育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借助于学校资源和政府政策支持,节约成本,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设备技术改造等,提高整体效益。深化产教融合要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共同体,共享和优化产学资源配置,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助力产业建设。
2.推进校企制度融合,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准备
学校制度是指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劳动制度、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大体上分为规章和责任,规章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责任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强制手段。学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校企双方相互借鉴,学校教育中,除了保证在课堂有效时间传授知识外,还要提前在教育内容渗透现代企业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把未来职业要求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产教融合就是要将优秀的企业制度中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推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基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传统、精神追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产业 (企业) 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将两种文化融合,在校企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文化。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染,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更快地熟悉职场的情景,为未来做准备。而企业吸取合作学校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科研成果,更新员工知识体系、创新员工思维方式。通过融合双方文化理念,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基。
4.推进校企技术融合,实现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
学校的技术成果可以和企业的技术结合, 学校的技术成果主要是教育科研产生的输出, 如论文、著作、报告、新产品、奖项等;与学校所不同的是,企业是通过技术研发获得真正的价值, 从而提高利润;产教融合,学校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师生科研可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打造适应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把学校理念层面技术与企业产品层面技术有机结合, 推动相互转化,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价值。
5.推进校企资源融合, 夯实校企合作物质基础
资源融合是校企利益共同体存在的条件,是一方资源为另一方所共享和使用。物质条件是学校办学的综合基础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学校建立实训室等相关资源要与行业、企业最新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学校资
源建设对接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投资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合作共建、共管教学和科研机构、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节约投资,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获得多方位的实践和学习体验,增加实践技能;企业员工可以获得完善、先进的继续教育。
6.推进校企人员融合,提高师生和员工职业素养
学校与行业企业, 在管理层面上组成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人员交叉担任实职,在师资层面上创造条件交叉任职, 改单项聘任兼职为双向兼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在企业获得企业指导的实战平台,学校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训,对企业进行深入考察,双方共同推动对学生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