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凤平
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1年第12期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是学生勤于思考,肯动脑筋。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难,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活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极好方法。再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作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却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这对我们现在的改革有什么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有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地思考问题,系统地、一般化地理解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教材的典型例子,拨笋式地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刻思维。例如:《洋务运动》一节中课后习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问题,有一部分答案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即“洋务运动的结局以及失败的原因”。但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教材中缺未明显表述,通过师生互动,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要仔细阅读教材的旮旯角角,从中发掘能够说明问题的材料。
有了材料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出答案,学生还得从这些材料中发掘有效信息,提出自己的认识。比如,“民用企业”部分,有段小字是对开平煤矿的描写,“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这段描写学生要能得出“洋务运动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此时教师再引申出:“洋务运动是否能完全抵制外资的入侵呢?”答案是否定的。史实就在刚才那段小字的后面:“1900年英国霸占了开平煤矿。”引导学生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民族工业始终处于双重压迫之中,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与外国资本相比是极其的弱小。”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解决了学生思想中的一些困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历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和老师不同的见解,比如,我在讲完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津的过程后,对于太平天国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不是采取独立包办,而是采取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多数学生能答出太平天国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与,二是太平军作战勇敢和纪律严明。还有学生个别学生补充说:“天平天国初期,领导集团内部比较团结,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最后的意见是我在备课室时没有想到的,听到学生的意见我并没有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对学生加以肯定。学生若在学习中提出与历史教科书或历史老师相反的意见,这是学生思维灵活的表现。不要把敢于发言的学生视为“唱反调”。
如我在讲西安事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时有些学生就提出不应将其放掉,应当将其杀掉的意见,同时也列举了蒋介石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来的种种罪行,认为杀掉有理。这时我就耐心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变发生时错综复杂环境,和应抓住的主要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抗日的需要,它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利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独创性,又使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比掌握真理更为重要,比获得现成得知识更有价值,教法和学法归根结底是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引导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掌握十种基本思维方法,即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教师掌握它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地图,表格,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思维体操”,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对史实表述的语无伦次,张冠李戴,杂乱无章,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混乱。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历史教学中,通过复述教材,口头回答问题和参与一些有争议性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评价历史人物曹操时,可以问:“《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罗贯中笔下是一位奸雄,戏剧舞台上是个白脸奸臣,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出理由。”再如,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他们为什么会成功?这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等等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化学生的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灌输的过程,它和知识的传授不一样,是一个学生主体意识的体会,感悟过程,它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概括和综述,使之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对学好历史乃至其他学科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