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小抄 自考考前笔记重点考点知识点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笔记依据教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慧和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章 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原则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第五章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八章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九章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十章 学前儿童初步空间和时间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 1.1.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说的【B】A.数学的特点B.数学的起源C.数学的产生D.数学的发展

1.2.“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逻辑智慧和抽象达到了成熟水平。这个“它”指代的是【A】A.数B.数学C.数量D.以上都正确

1.3.儿童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考是在儿童【C】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6岁左右

1.4.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B】A.数B.数学C.文学D.艺术

1.5.“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这是谁说的【C】A.伽利略B.林嘉绥C.卡西尔D.亚里士多德

1.6.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这个例子说明了【D】A.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识B.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C.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D.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1.7.数学从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比如:“A

1.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成为思维的主要特点,其内容是【C】A.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B.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C.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D.抽象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

1.9.比如:“妈妈给小红1只苹果,然后又给小红3只苹果,妈妈一共给了小红几只苹果?”这个问题,需要用哪种方法解决【B】A.数学的语言解释法B.数学的思维方法C.抽象解题法D.逻辑思维法

1.10.林嘉绥等《3~6岁儿童掌握长度排序的初步探讨》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儿童具有初步理解数量中的可逆性、推理性和相对性的能力是在【C】A.3~4岁B.4~5岁C.5~6岁D.4~6岁

2.1.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思维是【A】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2.2.儿童经常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在哪一个年龄阶段?【B】A.1岁左右B.1岁半左右C.2岁左右D.2岁半左右

2.3.表象性功能的发展,促使了一种新的思维类型产生,它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思维【B】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2.4.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应该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是指【B】A.思维的抽象性B.思维的逻辑性C.思维的精确性D.思维的应用性

2.5.儿童在3岁半以后(小班中期)开始形成哪一种逻辑关系【A】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2.6.哪位心理学家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做出了相反的回答【D】A.韦克斯勒B.斯金纳C.艾森克D.皮亚杰

2.7.哪一观念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

的逻辑观念【B】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2.8.哪一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儿童也难排出它们序列【B】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2.9.若问一个儿童“你们家有几个人”,而他只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这个道理说明了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哪一心理特点【D】A.从个别到一般B.从同化到顺应C.从不自觉到自觉D.从具体到抽象

2.10.有人说,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C】A.从具体到抽象B。从不自觉到自觉C.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D.从同化到顺应 2.11.同化和顺应是谁提出的术语,指的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C】A.韦克斯勒B.瑞文C.皮亚杰D.吉尔福特

2.12.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A】A.同化B.顺应C.自觉的思维D.不自觉的思维 2.13.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的是【B】A.数B.数学C.数学教育D.教学

2.14.若让儿童在游戏角色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这说明了【B】A.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B.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C.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D.现实生活帮助儿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2.15.前苏联心理学家谁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已经对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地说明【D】A.韦克斯勒B.斯金纳C.皮亚杰D.维果茨基 多项选择题 1.1.数学知识具有的特点有【ABDE】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

1.2.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特性是【ACD】A.数B.质C.量D.形E.物

1.3.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的不是强调开放性、发散性、富有个性的知识,而是强调哪些性质的知识【BD】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

1.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概括地讲有【ABCD】A.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B.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C.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D.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E.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5.数学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具体有【ABCDE】A.对数学活动的兴趣B.儿童的主动性C.儿童的独立性D.儿童的任务意识E.儿童的规则意识

2.1.学前阶段,是儿童思维的哪些特性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BC】A.精确性B.抽象性C.逻辑性D.严密性E.应用性

2.2.按抽象性,可把思维分成【ABC】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抽象形象思维E.具体行动思维

2.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BE】A.儿童思维精确性的发展B.儿童思维抽象性的发展C.儿童思维结构的发展D.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发展E.儿童思维逻辑性的发展

2.4.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具体为【ABD】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逻辑观念D.类包含观念E.包含观念

2.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具有从具体动作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表现在哪些方面【AD】A.他们学习数学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B.他们学习数学要依赖于抽象性思维C.他们显露出处理逻辑关系的初步能力D.他们显露出处理抽象逻辑关系的初步能力E.他们显露出处理具体逻辑关系的能力 2.6.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CE】A.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数学的素材B.现实生活促使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C.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D.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逻辑性的数学概念E.现实生活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7.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的生活,具体表现在【ACE】A.教育内容应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B.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内容C.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学数学D.要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教育E.在生活中引导儿童用数学

3.1.任何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定都需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的主要依据【ABC】A.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B.社会要求C.数学学科的特点D.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E.国家的教育方针

3.2.从儿童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出教育目标【BCD】A.儿童的思维推理能力B.儿童的认识C.儿童的情感态度D.儿童的动作技能E.儿童的认知能力

3.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BDE】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针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C.各年龄阶段教育总目标D.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E.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3.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表述以下哪些思想【ABDE】A.培养幼儿对数的情感、态度的目标B.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C.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D.培养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还提出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E.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简答题目录 1.1.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1.2.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3.简述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人类数学概念发生过程之间的关系。

1.4.简述学前儿童数学兴趣的特点和表现。

1.5.简要说出数学教育对激发学前儿童数学兴趣的作用。

2.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2.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2.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2.5.什么是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和实施的要求?

2.6.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的依据是什么?实施的要求是什么?

2.7.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的依据是什么?实施的要求是什么?

2.8.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什么?实施的要求是什么?

3.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哪些意义?

3.2.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3.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具有哪些层次?简述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从哪些方面提出的?为什么?

3.5.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为什么要重视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各年龄班教育内容中蕴含哪些数量关系?

3.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关于分类、对应和排序的教育内容是什么?

3.7.学前儿童教育关于数、计数和运算的教育内容是什么?

3.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关于几何图形的教育内容包括哪些?认识几何图形的意义?

3.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10.近年来,对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有较好的发展成果有哪些? 3.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哪些?

3.12.简述麦克多纳尔德指出的教育目标的功能。

3.13.简要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的内涵。

4.1.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什么意义?

4.2.什么是教学?幼儿园的教学指的是什么?

4.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4.4.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5.教学活动要有好的效果,必须做到哪些?

4.6.什么叫操作法?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4.7.什么叫观察、比较法?在应用时有何要求?

4.8.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一般采用哪几种组织形式?

4.9.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对教师有何要求?

4.10.学前儿童数学操作活动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4.11.教学选制、运用教具、学具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4.12.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4.13.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4.14.开展区、角数学教育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4.15.简述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5.1.什么是感知集合教育?

5.2.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5.3.幼儿分类活动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5.4.简述小班、中班分类教育要求。 5.5.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5.6.认识分类标记有何意义?

5.7.区分“1”和“许多”的教育有何意义?

5.8.简述区分“1”和“许多”教育的指导要点。

5.9.简述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指导要点。

6.1.什么是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主要活动?

6.2.简述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与特点。

6.3.3~7岁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大体可分哪几个阶段?

6.4.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有哪些?

6.5.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建立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6.6.简述小、中、大三个年龄班10以内基数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6.7.为什么要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教师可采用哪些方法帮助幼儿感知和认识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6.8.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6.9.教师在进行相邻数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10.简述认识10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6.11.简述1~10数字的认识和书写教育的指导要点。

6.12.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6.13.数的组成实质是什么?如何向幼儿进行数的组成的教育?

6.14.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6.15.什么是序数?举例说明教幼儿学习序数的方法。

7.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三种水平?

7.2.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7.3.在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口述应用题的学习具有什么作用?

7.4.举例来说明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7.5.简述加减运算的特点。

7.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有哪些特点。

7.7.为什么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

7.8.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要求有哪些? 7.9.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是什么?

7.10.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7.11.为了让幼儿有较多操作和探索的机会学习加减运算,提出了哪些做法? 7.12.学前儿童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目的是什么?

7.13.幼儿在学习自编应用题时,常常因为对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掌握较差,常出现哪些问题?

8.1.什么是几何形体?分几部分?为什

么向学前儿童进行几何形状教育? 8.2.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特点。

8.3.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8.4.简述学前儿童的作为认识工具的手的动作的发生顺序的特点。

8.5.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8.6.天津幼儿师范学校心理组对3~7岁幼儿进行认识几何图形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8.7.小、中、大三班的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和内容有哪些?

8.8.如何引导幼儿认识平面图形?请举例说明。

8.9.如何引导幼儿认识立体图形?请举例说明。

8.10.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8.11.如何引导幼儿学习等分物体或图形?请举例说明。

9.1。什么叫量?学前儿童学习量有什么意义?

9.2.简述学前儿童对物体的量的认识特点及发展过程。

9.3.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重量的年龄特点。

9.4.什么是排序?排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何意义?

9.5.简述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

9.6.学前儿童经常进行的排序活动有哪些?

9.7.简述小、中、大班的学前儿童量的概念教育的要求。

9.8.幼儿在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应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在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9.9.如何引导小班幼儿学习按大小排序?举例说明。

9.10。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请举例说明。

9.11.如何引导中班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请举例说明。

10.1.什么是空间概念?空间概念具有什么特点?

10.2.简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趋势。

10.3.简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

10.4.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10.5.什么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具有什么特点?

10.6.简述小、中、大班儿童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

10.7.学前儿童初步时间概念的特点有哪些?

11.1.什么叫教育评价?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11.2.什么叫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11.3.什么叫诊断性评价?其目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11.4.什么叫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11.5.什么叫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11.6.什么叫观察法?其实施要点是什么?有何特点?

11.7.什么叫测试法?其实施要点是什么?有何特点?

11.8.什么叫临床法?其实施要点是什么?有何特点?

11.9.运用测试法时,需要做哪几方面的工作? 简答题答案 1.1.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2.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答:数学思维的特点有:(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应用题

4.1.运用讲解法介绍新的游戏(图形分类)。

4.2.中班幼儿学习按6,7数字取物,教师选用了给小动物送生日礼物这样的内容。活动开始:教师出示两个长毛绒动物玩具小羊和小狗,在它们身上分别挂着6,7两个数字小牌,表示小羊6岁,小狗7岁。活动室中教师准备了各种操作材料:生日蛋糕、彩色花环、盆花、生日贺卡等。活动要求:幼儿给小动物送生日礼物,小动物是几岁就送它几个小礼物。小羊6岁,送给它的“蛋糕”上应插上6支蜡烛;彩环上应穿上6粒彩环珠……请你对这一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一下。

4.3.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要求:(1)以认识“5的组成”为内容。(2)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课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说明等部分。

4.1.答:采用游戏的口吻进行介绍(在小班):“你们桌上都有一个分类盒,小朋友数数有几个格子,这两个格子是图形的家,你们说说这是谁的家,这个呢(盒子上插着圆形、正方形标记);一样的图形片要住在一起,小朋友想想,圆形片住哪里?方形片住哪里?”

4.2.答:分析如下: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小羊、小狗身上挂着什么,让幼儿辨认出6,7两个数学。用6,7两个数字表示小羊、小狗的岁数,这是由成人确定的,因此教师应该直接告诉幼儿。小羊6岁,送它的“蛋糕”上应插上几支蜡烛?这个问题可提出来让幼儿思考后找答案。因为幼儿一般都有过生日吹灭蛋糕上蜡烛的经验,知道几岁年龄应插几支蜡烛。如果送花、糖块、花环等给小羊,应送几个呢?教师可提出一个条件:一岁送一朵花或一颗糖,或在花环上穿一粒木珠,然后启发幼儿想想根据这一条件,应该送小羊(或小狗)几朵花,几颗糖。 4.3.答:设计以认识“5的组成”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如下:活动名称:翻瓶盖。活动目标:①学习5的组成。②学习总数和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材料:汽水瓶盖每人5个及记录纸每人各1张。活动过程:(1)学习5的组成。①让每个幼儿取出5个瓶盖,全部正面朝上,再让幼儿数一数,确定总数“一共有几个瓶盖”。②让幼儿从右边起把1个瓶盖翻成反面朝上,提问幼儿“5个瓶盖里有几个反面朝上,几个正面朝上?““5个瓶盖分成了几个正(4个),几个反(1个)”并让幼儿取出1张记录纸用圆点记录正面数与反面数。接着让幼儿再翻1个瓶盖,并说出“把5个瓶盖分成了几个正的,几个反的。”“怎样用圆点记录下来”。依次翻到只剩最后1个正朝上,每翻一次让幼儿按图样用笔画在纸上,第一次记录教师可做出示范。③让幼儿说一说5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5。(2)探索互补关系。①引导幼儿观察,5个瓶盖分出来的两部分数,从上往下看,左右两边的数有什么变化启发幼儿发现,左边(反面朝上)的瓶盖从上到下是由少到多排列,数是1个比1个多1个,右边(正面朝上)的瓶盖,从上到下是由多到少,数量是1个比1个少1个。②再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反面朝上瓶盖增加1个,正面的瓶盖就减少一个?启发幼儿发现并说出正反面瓶盖的数量无论怎样变化,合起来应该都是5个,并引导幼儿在每排左右两边(正面和反面)瓶盖数合起来以验证总数不变的道理。③让幼儿讨论:“5个分成两部分时,用一边的数多1个,另一边的数少1个的办法,有顺序的分,有什么好处”。启发幼儿发现这样分、又快又准,不容易漏掉,也不容易重复。

5.1.请按小班分类活动教育要求,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2.请按多角度分类活动的特点,为中班(或大班)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3.利用重叠对应的方法,为小班设计一个比较两组物体是相等还是不相等的教育活动。

5.4.若现有不同种类的物品,请按不同的分类标准为大班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5.设计一个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5.1.答:小班分类教育活动:活动名

称:石子分类。活动目的:学习分类、计数,比较颜色、大小、轻重、长短和数的多少。活动准备:捡一些小石子洗干净。活动过程:(1)将小石子全摆出,让幼儿按大小、颜色分类。(2)将分好的石子,一堆堆放好,让幼儿数,数完后,做计算游戏。如:哪一堆最多?哪一堆最少?多的比少的多几个?等等。(3)让幼儿说出石子有几种颜色?哪一种颜色最重?哪一种颜色最轻?(4)让幼儿找出哪一块石子最大?哪一块最小?哪一块最长?哪一块最短?

5.2.答:大班多角度分类的教育活动:活动名称:常用物品分类。活动目的:学习多角度分类,发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准备:幼儿生活常见的物品,如树叶、瓶盖、包装盒等,可以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一种物品如:第一组:包装盒,有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有纸制品、有塑料制品各若干。第二组:玩具,包括动物、娃娃、车、船等,有铁制的,有塑料的各若干。第三组:瓶盖,至少有两种大小,两种不同的制作材料,如金属的和塑料的各若干。第四组:树叶,至少有两种颜色,两种不同的叶子。如:红色的枫叶,柳树叶,杨树叶各若干。活动过程:(1)把物品分成两组。①观察比较。“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这一组都是什么东西?”幼儿确定物品名称后“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自己组的这些东西一样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什么地方一样?”。②幼儿操作。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组的东西分为两组,要把一样的东西分在一起。幼儿完成一组分法后,鼓励幼儿想出新的方法把自己组的东西再分成两组,要求每一次分组,都要把给的东西都分完(如包装盒、玩具、瓶盖都可以按材料分;树叶按颜色分两组,也可以按东西的大小或其他明显特征把物品分成两组)。③讨论:请各组出一个代表说出“自己组的东西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其他幼儿也可以补充说明,着重说明分类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2)把物品论 述题目录 1.1.举例说明数学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1.2.举例说明数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学前)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划意识发展的作用。

2.1.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 2.2.根据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从个别到一般为例)分析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2.3.运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分析数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1.为什么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3.2.对数、计数与数的运算这一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 4.1.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有何教育价值?

4.2.试述为什么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

4.3.试举出学前儿童学数学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5.1.试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的意义。

5.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分类及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6.1.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2.试述数的组成对幼儿发展的教育意义。

6.3.采用哪些活动和方法能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数的组成中的互补、互换关系?

7.1.幼儿在解答和自编加减应用题时,表现出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2.试述为什么说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7.3.为什么说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8.1.试述学前儿童的知觉和视觉形态对其认识几何形体的影响。

8.2.试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

9.1.什么是测量,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幼儿学习测量有何意义?

9.2.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

恒?请举例说明。

9.3.试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10.1.结合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谈谈应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概念的教育。

10.2.结合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谈谈应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10.3.试述学前儿童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11.1.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一般步骤及在每一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论述题答案

1.1.举例说明数学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在实践中广泛的应用性,决定了数学教育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意义就是指,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数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如:一个小朋友有5元钱,去超市里买商品。超市里的商品有价值有1元、2元、3元、4元。如果要把钱用完,应该怎样买?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这虽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它又可归结为数的组成问题。如果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就可避免尝试错误式的学习,而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加以解决。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帮助我们透过具体的、表面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抽象思维的方法。数学思维的特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即除去那些具体的事实,揭示其在数量上的本质特点,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比如,妈妈给小红2个苹果,然后又给小红2个苹果,妈妈一共给小红几个苹果?这个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就要排除具体的情节(妈妈给小红苹果),而要抽象出其中的数量关系:2和2合起来是多少,并运用加法运算得以解决。学前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比如,儿童对“数的组成”的学习和理解,就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起初儿童在分5个苹果、5个梨子、5个玩具……时,他们把这些具体的操作都看成孤立的、不同的事情,而没有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以后,儿童突然发现,分5个苹果和分5个梨子的结果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分5”。再以后,只要遇到5个东西,儿童就知道该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的组成的抽象含义,而且也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总之,数学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举例说明数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学前)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划意识发展的作用。答:数学教育不仅能够教儿童学习数学,还能够教儿童学习做人。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形成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即使在小班的数学活动中,儿童也有机会主动地活动。比如,教师为了让儿童认识圆形和方形,请他们到教室内外去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东西是方形的。儿童也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对于较大的儿童,教师常常给儿童同时提供多种活动内容,儿童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操作活动。这对于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在数学活动中,儿童还能学会遵守规则。很多数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需要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显示出数学特有的逻辑性。儿童对操作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是儿童完成数学操作的

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一节数学的特点

一、数学的起源

从数学的起源来看,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数即用数目来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

可以说,数和数学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对儿童来说,他们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同样也是一个发明和创造的过程。儿童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数学概念发展过程的浓缩和复演。儿童刚刚出生时并不具有数学的概念。

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

所以,无论是人类历史上数的起源还是儿童个体数概念的发生、发展,从中我们都能看到:数学是人的发明,是抽象化的结果。

二、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所描述的不是事物的自身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然数1、2、3、4……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正如卡西尔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无论是数、量还是涉及到形,涉及到的都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身。它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一)抽象性

数学源于具体事物,但又不同于具体事物,它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

(二)逻辑性

数学揭示客观世界的逻辑联系,同时数学知识本身的体系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三)精确性

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语言,它追求的是精密性和确定性,即用简练的、抽象的符号反映严密的逻辑推理,并获得确定的结果。

(四)应用性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数、量、形的特性,都可以用数学的工具来描述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总之,人类已步入21世纪,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使得人们的很多活动都被擅长数学运算的计算机所代替。难怪有人说这是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而数学的应用性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在儿童的生活中,数学关系既是普遍的存在,又是抽象的存在。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精确地、概括地认识生活中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学前时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完善。这表现在他们尽管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往往仍受直接感知到的事实的限制,而不能依据逻辑进行合理的判断。数学教育能够养成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即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并且更好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和人际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遇到的很多问题也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比如在商店游戏中,就需要运用加减运算的知识,才能正确地进行“商品买卖”。数学教育能在儿童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在实践中广泛的应用性,决定了数学教育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前人曾形象地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意义就是指,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表达方

式。比如,文字的语言讲求意义的明了,艺术的语言讲求意境的深远,而数学的语言则讲求简炼和逻辑。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

数学还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将具体的事物和问题加以模式化,使之成为抽象的问题。它帮助我们透过具体的、表面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数学是发展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途径。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思维的主要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数学思维的特点正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即除去那些具体的事实,揭示其在数量上的本质特点,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三、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数学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学习数学、学习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来说的【B】A.数学的特点B.数学的起源C.数学的产生D.数学的发展

2.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的是【D】A.思维的应用性B.思维的精确性C.思维的抽象性D.思维的逻辑性

3.儿童在3岁以后(小班中期)开始形成哪一逻辑关系【A】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4.数学教育目标可从教育内容的诸多方面提出,如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提出要求。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的【A】A.教育的基本内容B.儿童的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D.数学教育目标

5.“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是哪个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A】A.小班B.中班C.大班D.A、B、C都不正确

6.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C】A.守恒关系B.对应关系C.数量关系D.等量关系

7.观察、演示、范例等属于哪种教学方法【B】A.口语教学法B.直观教学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D.游戏教学法

8.属于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要求有【D】A.会用数字、分合号记录数的分合过程B.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会用数字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C.学习从不同方向正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D.知道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9.如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得数,或是伸出自己的手指进行逐一点数寻求得数属于哪种水平加减【A】A.动作水平的加减B.

表象水平的加减C.实物水平的加减D.概念水平的加减

10.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在于哪方面是否得到发展【C】A.思维的抽象性B.思维的逻辑性C.思维结构D.思维的建构

11.幼儿的哪一活动,能为幼儿数序的积累最初的感性经验【D】A.幼儿的口头数数B.幼儿的按物取数C.幼儿的认识数序D.幼儿的计数

12.按一般的发展趋势看,儿童在哪一时期是儿童概念发展的明显飞跃期【C】A.3~4岁B.4~5岁C.5~6岁D.6~7岁

13.在哪一个时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C】A.小班以后B.中班以后C.大班以后D.大班中期以后

14.机体内部的一些节奏的生理活动是指时间概念的哪一特点【D】A.流动性B.不可逆性C.周期性D.抽象性 15.在学期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属于评价工作的哪一个步骤?【B】A.确定评价的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C.实施评价方案D.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决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6.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7.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8.简述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 19.简述各年龄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20.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21.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16.答:数学思维的特点有:(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17.答: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2)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

18.答: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为:(1)口头数数;(2)按物计数;(3)说出总数;(4)按数取物。

19.答:各年龄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守恒观念的渗透。 20.答: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1)3~4岁儿童对平面图形有较好的配对能力;能准确辨认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2)4~5岁儿童知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的平面图形更多,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能进行比较,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3)5~6岁的儿童能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21.答:教师口述应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小抄 自考考前笔记重点考点知识点梳理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笔记依据教材《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慧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原则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第五章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和教育第六章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第七章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n648156g762h6002tw881m9s40m5v00jr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