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资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让学生拥有充足且条理清晰的学习资料,使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硬件设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倍受学校和广大教师所关注。可如何帮助学生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经过查阅资料和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从理论上对学习资料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学习资料与学生的学习的整合,重要的是以学习资料为基础来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运用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资料的收集进行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学习资料收集成果进行评价。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以五年级《黄河东流水》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学设想与实践 (1)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品德与社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选择何种教学策略,都必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建好平台。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首先是对教材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黄河东流水》一共需要五个课时来完成。通过对黄河源头、流程情况的了解,更深入的体会黄河的文明及其凝聚的民族精神,更多地了解黄河现在面临的问题,从而寻找方法,变“害河”为“利河”,拯救我们的母亲河。这是对学生进行收集、整理资料、识图能力训练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情感培养的好教材。其次,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要“心中有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欠缺。再次,对教学所需信息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小学生对于信息资料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这便是教学中必须着重注意,着力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这一教研课题的重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多做准备。如教这一课时,有关黄河的资料繁多,这些资料中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教者课前特意给学生进行了分组:黄河的源头、流程情况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组;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组;变“害河”为“利河”组;拯救母亲河组。每个小组负责自己的探究方向的资料,并且每个小组成员也有分工。 (2)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识图和资料,深入了解文本,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3)通过观赏黄河的照片,情境导入。运用收集到的黄河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气势宏伟的黄河,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河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讨论,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书刊中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网络是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可以提倡学生使用,书刊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途径,学生应充分利用起来。 (4)让学生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正确充足的资料是为学习服务的,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促进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描绘一下黄河的大致走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识图记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实践证明,收集整理资料,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各项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二、教学反思与构想收集和整理资料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有了学习资料的支撑,学习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有了学
习资料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深入研究相关内容,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收集、整理学习资料这一学习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放手让学生去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进度“齐步走”,“已经会了的,还要继续听;没有学会的,也要拖着跑。”的弊端。在教学《黄河东流水》这一课时,教者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引导学生以文本为拐杖,利用各种条件,因人而异,从各人的具体实际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搜索所需资料,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自由发表见解,受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资料收集整理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收集整理学习资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收集资料不要盲目的收集,而是要有方向、有重点地查找。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能力来确定主题方向,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现代化设施查找资料。 另外,任何游离于教学规律之外的资料收集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教材,找准主题方向。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理解并且有能力去收集和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2)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资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3)整合贵在坚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种习惯,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