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52818教学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规格 1匹 1.2匹 1.5匹 2匹 台数 月份3月 4月 12台 20台 8台 4台 16台 30台 14台 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1. (1)210件、210件 (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 (1)1.2匹 (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最大,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七、课后练习

1. 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2. 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 3. 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 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

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 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5 5 7 6 2 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约97天

温度(℃) -8 天数 3 -1 7 15 21 24 30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1、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2、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较多的一种量。另外要注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19例6的意图

(1)、这是在学习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之后涉及到这四个环节的一个例题,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它交待了该如何完整的进行这几个过程,为该怎样综合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一个标准范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2)、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此例题的一个主要意图是区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

(3)、由例题中(2)问和(3)问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灵活运用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4)、本例题也客观的反映了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四、课堂引入:

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定义开始,为完成重点、突破难点作好铺垫,没有必要牵强的加入一个生活实例作为引入问题。 五、例习题的分析:

例题6中第一问是在巩固平均数定义、中位数定义和众数的定义。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词语特点分析它们分别指哪个数据代表,教师也可以顺便加一个发散性问题,一般地哪些词语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呢?

例题6中的第二问学生一般不易想到,教师要将“较高目标”衡量标准引向三个数据代表身上,这样学生就不难回答了。

第三问要抓住一半左右应与哪个数据代表的意义相符这个问题。即要很好的回答第三问,学生头脑必须很清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

六、随堂练习:

1、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 人数 50 2 60 3 70 6 80 14 90 15 100 5 110 4 120 1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 答案:1. 众数90 中位数 85 平均数 84.6 2.(1)15、15、15、众数(2).15、5.5、6、中位数

七、课后练习:

1、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 职员 人数 工资 董事长 1 5500 副董事长 1 5000 董事 2 3500 总经理 1 3000 经理 5 2500 管理员 3 2000 职员 20 1500 (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

2、某公司有15名员工,它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示: 部门 人数 每人所创的年利润 根据表中的信息填空:

(1)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 万元。 (2)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中位数是 万元。

(3) 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一般水

平?答

答案:1.(1).2090 、500、1500 (2).3288、1500、1500

(3)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2.(1)3.2万元 (2)2.1万元 (3)中位数

A 1 20 B 1 5 C 2 2.5 D 4 2.1 E 2 1.5 F 2 1.5 G 3 1.2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20.2.1方差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教材P124的讨论问题的意图: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 教材P125例1、例题2的设计意图:

(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 例题的分析:

教材P125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 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

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 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

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 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

六. 随堂练习:

1.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

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段巍 金志强 1 13 10 2 14 13 3 13 16 4 12 14 5 13 12 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 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

七. 课后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甲 S乙,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 )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 4. 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 小爽 10.8 小兵 10.9 10.9 10.9 11.0 10.8 10.7 10.8 11.1 11.0 11.1 10.9 10.8 10.8 11.0 11.1 10.7 10.9 10.9 10.8 22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答案:1. 6 2. >、乙;3. x4. x x22甲=1.5、S甲=0.975、2x乙=1. 5、S乙=0.425,乙机床性能好

小爽

=10.9、S小爽=0.02; =10.9、S小兵=0.008

2小兵

选择小兵参加比赛。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52818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规格1匹1.2匹1.5匹2匹台数月份3月4月12台20台8台4台16台30台14台8台根据表格回答问题: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n3vn0rmtt9da6a52gje3fmdy9ulfu00gi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