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儿科读书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及体征,新生儿黄疸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往往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持续升高造成其脑功能损伤而引起,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皮肤、巩膜、黏膜变黄。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造成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牙齿发育不全等,远期影响可致患儿的听力、运动及智力发育迟缓,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直接危及生命。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婴儿中十分常见,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光疗、动静脉同步换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抚触治疗。现对将近年来对黄疸的最新治疗进展如下阐述。 充分喂养

寻找一种能降低患儿胆红素的简便方法实有必要。勤喂母乳,小儿喂食不足也有可能导致黄疸,良好的喂养方式和量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除,减轻黄疸程度。 药物治疗

酶诱导剂:常用见于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苯巴比妥作用机制:促使胆红素与葡萄糖醋酸结合,转化未结合胆红素剂量,加速其从肠道和尿中排泄;诱导肝内Y 蛋白,促进胆红素运输;诱导毛细胆管膜上的Na+/K+-ATP 酶活性,使胆汁分泌增加,诱导胆固醇降解酶,促使胆固醇分解成胆酸排出体外,从而增加胆汁和胆酸的生成。尼可刹米能帮助胆红素转化,促进胆红素排泄。单独用酶诱导剂疗效优于尼可刹米。金属朴啉类药物和血红素相似,可竞争性地抑制血红素加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红素的产生,此为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新疗法,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中锡朴啉以被美国FDA 批准使用,对溶血病及不适于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未大量应用于临床。白蛋白:新生儿静脉输注白蛋白可以起到退黄疸的作用。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白蛋白联结后,被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或者血脑屏障,但是游离的非结台胆红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所以静脉输注白蛋白可以加速胆红素进入肝脏进行代谢以减轻黄疸,并且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一般使用人血白蛋白1 g/(kg·次),加入5%葡萄糖或10%葡萄糖中稀释,可换出较多胆红素。丙种球蛋白是从大量供体血浆中分离出的人血免疫球蛋白,含有90%以上完整IgG 及IgG 亚型,它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双重作用,可防治新生儿ABO溶血病,可用于已致敏的母亲和胎儿,若黄疸为新生儿ABO 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母亲产生的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抗体(IgG)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的红细胞致敏,致敏的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被清除而致溶血,大量丙种球蛋白进入人体内,从而阻断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减少。可采用一次大剂量,1 g/kg,持续静脉滴注,亦可用于换血前使用。微生态制剂:①微生态制剂有多种 类型,常用的乳酸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提高患儿的肝酶活性,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改变肠道内环境,并减少肝肠循环,同时加快胆红素,经粪便直接排出体外,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既降低了患儿的胆红素,又对其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②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与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蒙脱石散为肠道病原清除剂,可固定清除肠道未结合胆红索,减少小肠黏膜吸收未结合胆红素。蒙脱石散无毒,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能吸附胆红素,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光疗

光疗在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中最为简便易行、疗效好、显效快,对防治胆红素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尽早给予光照疗法可加速游离胆红素氧化分解,通过光线照射促进胆红素清除和排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常用

光疗设备为蓝光箱、蓝光灯、蓝光毯。蓝光照射:目前国内最常采用,疗效显著。蓝光波长420~480 nm,将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生殖部位用黑布遮盖,防治损伤视网膜和生殖功能,使用单面或双面光疗照射24~48 h,一般连续或间断光疗治疗,间隔时间照 6~12 h 后停止2~4 h 再照,也有照8~12 h 后停12 h 再照,光疗使婴儿全身都得到治疗,使间接胆红素结构变化成水溶性物质排出体外。光疗的疗程至少3~5 d 左右,光疗可能会导致不显性失水的增加或发热腹泻、发热、皮疹、青铜症低血钙等光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蓝光可分解体内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因而当光照持续时间超过24 h 时应及时给新 生儿补充维生素B2,以防引起维生素B2的缺乏。近年推出的蓝光毯为高强度冷光源,且光毯毯面由光纤头端紧密排列编织而成,光能量释放均匀,婴儿各部位均可接受足够充分的治疗光,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主要是新生儿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且有效的方法,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抢救手段。用于重型母婴不合溶血病、RH 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 缺乏症等,该技术可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抗体,减轻溶血症状,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具体操 作:换血术应在严格消毒后进行。患儿仰卧于温箱或辐射台内,安置心电监护。术前停喂养1 次,并抽出胃内容物防止呕吐。选取好外周动静脉并常规消毒,用套管针穿刺后连接上三通管,胶布固定后连接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选取静脉血管病常规消毒, 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血管后连接上三通,胶布固定好后连接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用盐水冲管后连接血浆和洗涤红细胞。与静脉三通连接好, 用50 mL 注射器在三通的另一通道抽取血液和血浆,关闭注时器与血液和血浆通道。连接延长管置于微量泵上,调节速度将空20 mL 注射器连接于动脉三通另一通道,每隔5 min 抽取10 mL 动脉血,抽与注应同时、同步、等量、等速进行。换血速度根据换血总量匀速进行,时间应控制在90~120 min内。间歇中用肝素钠盐水封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换血后继续蓝光治疗并监测血胆红素水平。 其他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注重标本兼治,虽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新生儿肝功能未完全发育完善,且口服中药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外治包括药浴、点穴等。近年来特色辅助疗法——中医药浴疗法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即内治之药”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优点:①容易接受:药浴疗法一般只需用临床常用中草药,加工制成所需剂型, 通过熏、洗、浴、浸、渍等方法用药,仅通过接触皮肤,即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②用药安全灵活:药浴疗法从体外施药,可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和对肝脏的损害,更加安全可靠,可随时停用,并且方法简单,便于应用。中医可将黄疸治则分为清热利湿退黄、清利湿化浊、清泻里热退黄、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通腑等类别,而新生儿黄疸属于阴黄者,症状由于寒湿阻遏,导致身目俱黄、脘腹胀闷、纳差、大便溏薄,舌淡或胖,苔白腻。中药外用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有一定辅助作用。常用方法:①常用新生儿黄疸药浴方,功效主治:健脾利湿热, 退黄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党参、茯苓、甘草,用法:1 次/d,1 包/次,入水20 L,煎水泡浴,1 次/d,1 周1 个疗程。②手指点穴:可通过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经、补脾经、捏脊等治疗。茵栀黄口服制剂是来源于张仲景方的茵陈蒿汤加减而成,已经有数千年应用历史,是既往临床应用很多年的中药,按着中药学的药性来分析茵栀黄口服药的药性:①茵陈苦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②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③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④金银花甘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目前存在各种争议,可能加重G6PD缺乏溶血,现已禁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科学抚摸,可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食物的吸收能力和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增加排便次数,有效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进而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得到降低。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期非常常见,胆红素脑病时有发生,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一旦发生此病,可能出现发热、抽搐、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影响行为发育,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远期可能遗留后遗症,其预后差,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应注意早期胆红素水平检测,早期诊断和合理防治胆红素加重,减轻患儿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水分丢失,电解质平衡,同时根据病因、结合经济效益综合评估并个体化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儿科读书报告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及体征,新生儿黄疸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往往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持续升高造成其脑功能损伤而引起,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皮肤、巩膜、黏膜变黄。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造成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牙齿发育不全等,远期影响可致患儿的听力、运动及智力发育迟缓,对新生儿的健康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n2ny75qs523x6i11fyp2nsft0iuth00r6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