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急诊医学_复习资料_简答题_论述题_大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急诊医学(一)

1.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夸科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 2.急诊医学的分科有哪些?

急诊医学包括复苏、创伤、中毒、危重病、院前急救、灾难医学、儿科急诊、急诊质控、急诊护理、急诊流行病学。

3.急诊医学三个组成要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危重病医学(ICU)。 4.急诊医学学科的重点是: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维持。 5.急诊医学学科的特点是:治疗的整体性和急救的时效性。

6.急诊医疗体系(EMSS):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室)(ICU)。这一组织机构既可在平时为急性病、伤患者提供快速、及时和有效的初级救护,并维护他们生命生存的前提下,接送到接收医院(一般为综合医院,也可为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又能在发生危及群体生命安全事故或灾害时,立即组织救灾医疗队驰赴现场,进行训练有素的救援工作。 7.院前急救在平时工作的四个基本内容:通讯、调遣、现场抢救、安全运输。

8.三级灾害医疗组织:联合国90减灾十年目标提出:初级急救中心(在基层)、二级急救中心(区、县级医院)、三级医疗中心(城市综合医院,最后的转诊医院)。

9.国际受害标志:红色,伤情最重需立即抢救的;黄色,重伤但病情稳定;绿色为轻伤,可现场处理;黑色,已死亡,可留给尸体队处理。建议:白色,未受伤或受伤不需要治疗。

10.急救识别卡: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性质、程度,已给的抢救药物。

11.灾害医学:人类与他们居住的环境遭到巨大的生态学破坏,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严重事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能依靠当地现有的基本设施、技术、和紧急医疗救护来解决,而需要从外部取得额外援助的。当地能解决的称紧急情况,不叫灾害。

12.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建立指挥部、急救网、通讯指挥系统、院前急救队伍、供应室、救护车队。 13.急诊科分三型:依赖、自主、支援。

自主型急诊科具备条件:独立的救治实体,拥有小区;多学科的并具一专多能抢救本领的专业人才;良好的抢救监护设备、建立完善的多功能复苏区;保持一定的救治力量;建立系统的抢救预案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案;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实验手段。

14.猝死:一个平素看来健康的人,或且病情已基本稳定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非人为的死亡(即自然死亡,排除自杀、他杀、中毒、过敏、麻醉、外伤、手术等),大多数发生在瞬间至一小时内,数秒内死亡者称暴死。 15.猝死的常见病因:

(1)心源性:冠心病、阿斯综合征、二尖瓣狭窄、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脱垂、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包填塞、原发性Q-T延长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WPW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SBE、冠状动脉栓塞、SSS综合征、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2)非心源性

呼吸相关疾病:窒息、急、慢性肺心病、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肺动脉栓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疝;

1 / 19

胃肠道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心脏外科疾病:主动脉瘤(夹层或破裂)、心脏外伤;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高钾、低钾、高钙、高镁、低镁;

其它:婴儿猝死综合征、羊水栓塞、中毒、休克、药物过敏、手术、麻醉意外、雷电击、溺水、自缢。 16.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理:心律失常、室颤阈降低、心肌易损期显著延长、Q-T延长、精神因素、迷走神经兴奋、心肌缺血部位于左冠状动脉主支,窦房结动脉起始部,传导系统功能失调引起心脏停搏。 17.心脏性猝死心电图四个类型: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心脏无效收缩。

18.猝死的诊断标准: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固定。临终呼吸作为心脏停止的标志。 19.基础生命支持(BLS):

A、B、C步骤: 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20.临床死亡:呼吸停止、没有心跳、全部大脑活动暂停、但尚未进入不可逆状态。在死亡早期进行复苏,如治疗适当,则可恢复各种重要器官系统功能包括正常脑功能。 21.大脑死亡(皮质死亡):

大脑组织(特别是新皮质)的不可逆破坏(坏死)。EEG和形态学改变和植物人一致(a,pallic综合征)即昏迷而自主呼吸存在。, 22.脑死亡(全脑死亡):

由于持久严重的脑缺氧或其它原因(如严重脑外伤、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肿瘤等)引起全脑功能不可逆的丧失。脑死亡的五个条件:(1)深昏迷、对疼痛的刺激无任何反应,无自主活动,GCS3。(2)自主呼吸停止(3)瞳孔散大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5)脑电波平波。出现六小时且始终无变化。 23.社会死亡:

持久植物人状态(CPS,apallic综合征)不可逆的脑损伤,病人无意识,无反应地生存。与脑死亡不同,脑电波存在某些完整的反射,可有睡觉-觉醒周期(张眼和闭眼)。 24.急诊人员在复苏术中的作用:

每位急诊人员要有:迅速判断临床死亡的能力;掌握ⅠⅡ期复苏的能力;现场指挥,确保复苏迅速开始、检查复苏效果的能力;决定终止复苏的能力;具有应急应变能力。 25.终止复苏的标准:

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已转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救助人员他可以决定复苏对病人无效;正确复苏30分钟后;有不可治疗的创伤;有不复苏遗嘱(DNAR); 26.超长CPR:

特殊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如溺水、低温(冻伤)、强光损伤、药物中毒、电击伤等;特殊群体导致的心搏骤停,5岁以下儿童;特殊环境下出现的心搏骤停,手术麻醉状态下;特殊器械介入抢救心搏骤停。 27.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

心跳骤停80%由室颤引起;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除颤成功可能性随时间流逝而降低,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28.除颤电极板的位置:

2 / 19

前后位:胸骨左缘二三肋间水平,左肩胛骨角下 前尖位:胸骨右缘二三肋间水平(心底部),心尖部

尖后位:心尖部,右尖胛骨角下(用于右胸安装永久起搏器的) 右位心病人位置相反。 29.除颤时注意事项:

尽早连接心电显示器做持续心电监护,胸部电极安放应避开除颤部位;在来不及连接心电监护情况下可盲目除颤;电极板应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并将电极紧压于胸壁上,保持良好的导电效果,用盐水纱布或导电膏涂抹电极,以增加导电效果和防止引起灼伤;各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以免因盐水或导电胶相连而造成短路;除颤时所有人员不能接触患者。 30.除颤波形和能量选择:

第一次电击后,立即进行CPR,心跳检查在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 单项波:360J

双相波(双相指数截断BTE):首次150-200J;直线双项波:120J 对除颤器不熟悉:推荐使用:200J 31.CPR和除颤何为先?

(1)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Ⅰ级推荐)。当有一人以上参加抢救时,一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

(2)任何医务人员目击儿童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电话求救(或指派他人求救),然后实施CPR,尽快应用AED。对未被目击突然意识丧失的儿童,在使用AED前,施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的(约2分钟)CPR。 (3)当急救人员到达未被目击的院外猝死现场,在检查ECG和除颤前,应该给予5个周期的CPR(Ⅱb级推荐)。

32.自动体外除颤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分为全自动自动体外除颤仪和电击咨询系统除颤仪,后者要按“SHOCK”才进行除颤。AED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无论是室上速、室数还是室颤都有除颤指征。 33.公众启动除颤(PAD)

公众启动除颤(PAD)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是远离EMS急救系统的场所,也能在数分钟内对心脏停搏病人进行除颤。PAD要求受过训练的急救人员(包括警察、消防员),在5分钟内使用就近预先准备的AED仪对心脏停搏病人实施电击除颤。实施PAD的初步实践表明,心脏停搏院前急救生存率明显提高(49%)。 34.复苏抢救中用药途径 首选:静脉,其次:气管内和心腔

静脉,离心脏越近越好,首选中心静脉(颈内、外,锁骨下),其次选肘静脉,一般不用下肢静脉或股静脉。静脉给药速度要快,是推注而不是滴注,外周静脉给药后,用10-20ml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线,并抬高肢体,加快药物进入循环。

气管内,药量为静脉用量的1-2倍,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碳酸氢钠、去甲肾上腺素和钙剂可损伤粘膜和肺泡,所以不能从气管内滴入,滴入15秒后即达峰值,药效维持时间却比静脉注射长。 心内注射不在是首选,不做为常规用药。

3 / 19

35.心前区扣击

胸前扣击可使室速转为窦性心律,其有效性为11%-25%,极少数室颤可能被胸前重扣终止,由于胸前扣击简便快速,在病人心脏停搏、无脉搏,且无法获得初颤器进行除颤时可考虑使用。 36.心前区扣击注意事项

一但发生心脏停搏,必须立即拳击,否则成功率不高;在无心电监测条件下,只能拳击一次,因为拳击并不是同步,如拳击恰落在心室易颤期上,则第二拳有可能将已转复的心律再度转为室颤;如有心电监测,可根据心电情况反复进行,同时迅速准备电除颤。 37.剖胸心肺复苏的指征

胸部外伤引起的心搏骤停。非创伤性心搏骤停,在常规心脏按压10-15分钟,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无效时即可改为剖胸心肺复苏术,院外心搏骤停的病人,应在心外按压的同时,力争快速转送,以便必要时在急诊室实行剖胸心肺复苏术。 急诊医学(二) 38.休克的病因 心原性休克:

当心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输出量锐减,静脉回流障碍,出现微循环障碍时称为心原性休克。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心律失常、主动脉瘤破裂、心腔间血流受阻(心房粘液瘤)、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块肺梗塞和心包填塞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

指大量失血、失水,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如出血、烧伤、失水而未补充、腹泻、呕吐、肠梗阻和骨折等引起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

最常见,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当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被称为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

-休克或称脓毒性休克。临床上以细菌感染,尤其是G杆菌感染多见。 过敏性休克:

因致敏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强烈变态反应,导致弥散性的肺纤维蛋白血栓及多脏器受累,发生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时称为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常见。 神经元性休克:

损伤或药物阻滞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受损部位小动脉扩张,血管容量增加造成相对性低血容量和低血压。脊髓麻醉或损伤为最常见。 39.休克的诊断标准: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2)意识异常

(3)脉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2秒),皮肤出现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 (5)收缩压<80mmHg (6)脉压<20mmHg

4 / 19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综合上述第(1)项、第(2)(3)(4)项中的2项,(5)(6)(7)中的1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40.心原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和休克的救治,对可预见性的易致心原性休克的疾病或病因明确的心原性休克,应及早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如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及时纠正等,综合措施抢救休克,从急诊科即要开始,尽快转入监护病房,便于监测毛细血管契压和插入动脉导管监测血压。 基本措施

保持适当体位,吸氧,鼻导管给氧后SaO2<90%,PaO2<80mmHg,应尽快面罩无创通气,无效后及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开放静脉,中心静脉插管CVP监测。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学、CPK、GOT、LDH。做12导联ECG,监测心律、血压、SaO2、尿量。补充血容量:应严格掌握补液量和补液速度,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根据PCWP和CVP的变化指导补液,急性心梗并发休克时,补液量应视梗死部位(左室、右室)不同而异。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滑紊乱,使动脉血PH保持在7.2以上。 改善心脏及外周循环功能 血管活性药物的运用: (1)拟交感神经药

多巴胺:正性肌力作用,在5%GS中加药,每分钟20滴左右,中等剂量:3-10礸/kg.min,根据血压与临床症状调整滴速。至20礸/kg.min仍不能使血压恢复,可加用间羟胺10-30mg,联合静脉滴注。它有协同多巴胺的升压作用。 血管扩张药: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工作环境及位循环灌注。但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血压难以回升,或因降低灌注压而加重心肌缺血、扩大梗死范围。故在心原性休克时不做首选,只能用于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回升且PCWP增高、心排量减低或周围血管收缩征象(发绀、四肢湿冷等)明显时,需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常用药物之一:硝普钠,强效、快速、作用短暂。还有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正性肌力药物: 加强心脏泵功能, 强心甙:

目前仅在多巴胺等治疗无效或伴有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时使用。 多巴酚丁胺: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更死所致的心原性休克,加入5%GS250ml中,5-15礸/kg.min,72小时以上,间隙给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有氨力农和米力农,后者正性肌力更强。多采用负荷量法给药,先静脉推注,继以静脉滴注。 机械循环支持:

体外发搏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41.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

5 / 19

急诊医学_复习资料_简答题_论述题_大题

急诊医学(一)1.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夸科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2.急诊医学的分科有哪些?急诊医学包括复苏、创伤、中毒、危重病、院前急救、灾难医学、儿科急诊、急诊质控、急诊护理、急诊流行病学。3.急诊医学三个组成要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危重病医学(ICU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n2ac0o8j628mwx1483k6i8ss1c8w101bk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