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时文阅读与现行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向之联系及解题方略
一、 英语高考试卷改革的背景及重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认真研读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就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所选5篇短文材料的题材、体裁多样,均取材于英文原版书籍,语言地道、内容时尚、文化意味浓厚;其试题设计均重语篇理解(事实细节)。试卷难度以NMET1999年为转折点。近几年都坚持“稳中求发展”的高考原则,加大阅读理解在试卷中的权重比例以及考查强度。这种试题改革既符合时代要求(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力趋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相接轨,重视听力、阅读以及英语写作的能力),也符合教学大纲及考纲说明的要求(教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综合考虑国情现状,尤其农村中学,语言环境有限,阅读仍然是扩展英语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输入是其他输出的前提条件,所以我校英语教研组把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作为学校课改的子课题。
二、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向的体现
1.阅读的词汇量增加从1997年开始,5篇文章的阅读总词量一直保持着递增的的趋势,每年增幅在100个单词左右。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三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八级课外累计阅读量为36万个词。高考也要求高三学生至少要读1000篇300余词的短文,要把阅读量增加到每天5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要求阅读速度要达到60WPM(含试题词汇),理解率不低于70%。
2.句子结构或长而复杂,或短而难懂,试题的设计发生了变化,表层意义理解题有所减少,而深层含义试题有增加,重视了思维能力的考查,文句隐含信息较多,文段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3.非大纲词汇有所增加。由于新詞的出现,考生只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詞汇的含义。同时,注重对构词法特点的词的理解。阅读中若生词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般不注汉语解释;通过上下文可推断生词的含义,常设置为考点;但若影响上下文理解的生词,多有中文注解,另外,构词法特点的词属于熟词,应在学生掌握之列,不应作为生词。
4.体裁多样化,内容时代化。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题材、体裁多样,选材更趋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语篇均选自英文原版读物、国内外英文报纸(如China Daily 等)甚至英文网页。阅读理解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农救会历史、风俗民情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话题等。以2003年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为例,内容涉及到岛屿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国外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项目介绍、新书广告、日本的语言现象、电脑带来的环境问题、手机对儿童的影响、网页信息、亚洲人的饮食习惯。纳米高科技术等。语篇涉及的体裁也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应有尽有。近几年试卷尤其注重对电脑知识的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1999年高考完型填空提到噪音污染对校园的影响,1999年高考介绍高楼垃圾回收问题,2001年高考提倡环保产品的生产,2003年高考E篇文章涉及网络技术的使用如何导致了人们对纸的需求,引起树木的砍伐,以及由此而产生对环境的破坏。
三、 阅读理解能力及测试要求及影响阅读的常见因素。
1.能力及测试要求。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应是在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准确阅读材料而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
1
阅读理解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能力,二是阅读速度,追求速度而不求理解不是阅读的目的,同样,追求理解而不讲速度也不符合阅读的基本要求。
2.影响阅读的几个因素。
(1)词汇量对阅读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英语词语知识贫乏,或是英语语法知识不巩固,就理解不了一些结构稍复杂的句子,若看不懂其内容,又如何去正确地解答试题呢?意思不理解是造成答题错误的最主要原因,而造成意思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词汇意思不清,可以说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词汇作为这个基础之最,从某种意义说,词汇量掌握就代表外语的水平,经验证明,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上落后,或干脆放弃了英语学习,就是由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懒于记忆单词,没有大量使用过单词。
(2)识别幅对阅读的影响。识别幅(Recognition Span)是指眼睛注视焦点词的同时,能够吸收该词左右两边的词的范围。识别幅的大小是影响阅读的一个关键性的方面。因此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必须注意拓宽识别幅,以短语、意群、句子甚至段落为视读单位进行扫读训练。
(3)阅读习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4)语言、语法知识对阅读的影响。
(5)知识面对阅读的影响。一个学生知识面的广泛与否将对会对理解产生直接的影响。
3.提高阅读能力的做法:首先要加大语言输入量,多读一些英文报刊杂志;加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平时训练和学习中注意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特别要注意构词法、构句法以及固定表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前景。尽管NMET阅读理解无时间限制,但考生最好能在四十分钟内做完。首先回答那些有把握的问题,其次做那些需要动一点脑筋的问题,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才做到那些特别难理解的解目。记住所有问题的分值是相同的, 不要将时间过多地用于那些对自己来说特别难的问题,很快地猜一下答案即可,不过如果考生能排除一些错误答案,那将有利于增加考生的得分机会。
四、 熟悉掌握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特点及目的 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作为问题的主干和作为选择项的答案。其中主干是该题目的核心,许多学生为了迅速找到答案而匆匆地略看一下主干,往往容易忽略主干中的关键部分,从而导致答案错误。因为有些题目粗看起来似科有几个正确答案,实际只有一个是测试者要你回答的。一般来说,评说性问题或推理性问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答案明显错误,一些答案正确,甚至所有的答案都有可能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必须辨明哪个答案比其它答案更准确、更符合问题要求。因此,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问题,比较所给答案,排除只有部分正确的答案,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五、 阅读题材形式及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1.题材形式
(1)科技小品:介绍科普知识、科研动态以及科技成果的开发、特点、用途等等。该类文章特点是科技词汇较多,句子长且结构复杂难懂;同时,由于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对部分考生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这就使得科普文章成为令考生比较头疼的一类题材。考生应运用词法、句法规则并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词义,理解难句,以达到理解全篇、把握主旨的目的。 (2)说理小品:有理论,有事实。
1主题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即是对 (3)新闻报道,其特点表现为○
2
2要点明显。写作要点即五个“W”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when,where,who,what,how)的表达一目了然。
(4)人物传记:以叙述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前景、成长或奋斗历程等为主。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情的发展为主线,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
(5)短篇故事:与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这类文章一般描述的是一件具体事情的发生发展或结局,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情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态度及意图、故事前因或结局的推测等方面着手,考查考生对细节的辨认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
(6)史地文化:考生必须弄清各个地名、人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结合所学的史地知识,选择正确答案。相当部分文章还附有图表供理解或选择。
(7)幽默小品。由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之考生生活经验或阅历等方面的欠缺,往往不能品味出其幽默所在。因此,解题时需要考生仔细揣摩事情发生的前景,作者的意图,特别要把握文章的最后几句,分析它们与上文的对应关系,找出文章的“幽默点”。
(8)图形表格:无文字表述,或只有少量的文字表述。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图表进行理解或描述。常见的图表有流程图、地图、演示图。直方图、平面图等。阅读时必须弄清图表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同时针对题目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识读。
2.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高考“阅读理解”中的文章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内容不同,题材不同,要求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但每一种题材的文章,都有可以遵循的规律。
叙述类文章应抓住文章中“谁――什么――时间――地点――如何――结果”,通过线索去理解文章。即记叙文------抓事件。
说明文是一种章法灵活、结构复杂的文体,常常包括大量事实和观点,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即说明文-----抓要点。
说理性文章应抓住作者提出的观点、给出的例证及最后得出的结论,即议论点----抓观点。
(1)顺序法:即先看文章,然后看试题,再回到文章查找有关信息。该法适用于解题时间充足、文章篇幅较长、需要获取的信息较多或需对全篇进行整体理解等的场合。阅读时一般采取快速阅读法,注意关键词句和段落,找准主线、掌握大意,并能记住主要细节的分面点。
(2)逆向法:即先看试题,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相关住处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住处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取出正确答案;该法有较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适用于时间较紧、文章篇幅不长、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多,试题与文章联系密切,不太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解等场合。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采用该法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许多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段等往往在试题中有简洁明了的阐述。
(3)标注法:即在通读短文和试题后,标注中心句并把试题有关的词、句、段标注相应的题号。该法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稳妥性,便于对照分析和复查验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