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随堂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提倡勤俭节约 C.大力整顿吏治

B.发展农业生产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B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选B项。

2.从如图可以推断出当时( ) A.讲学者是墨家学派 B.听讲者是乡村学童 C.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形成尊师重教风尚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图片“汉代讲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进而形成尊师重教风尚,故选D项。

3.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 殇帝 1 安帝 13 顺帝 11 冲帝 2 质帝 8 桓帝 15 灵帝 12 少帝 14 献帝 9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八王之乱”的兴起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解析:选C 根据表格可知,东汉皇帝大多年幼早逝,皇帝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外戚掌握,皇帝长大后,为了亲自行使君权就要依靠宦官,除掉外戚,这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如此反复循环,出现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在西晋灭亡之后;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司马迁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无从反映,排除;B、C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5.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

- 1 -

A.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解析:选A 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开皇之治是隋文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所以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的是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故选A项。

6.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C.推行儒学教育

B.颁布“推恩令” D.建立刺史制度

解析:选B 据题干所给的“西汉初年”“诸侯”“对抗中央”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故选B项。

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B、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

A.秦始皇时期 C.汉景帝时期

B.汉高祖时期 D.汉武帝时期

解析:选D 汉武帝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题干中的“抑罢诸家孔孟求”正是反映的这个内容,故选D项。

9.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

A.秦朝 C.唐朝

B.汉朝 D.宋朝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往来,古代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即今天的新疆),故选B项。

10.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 )

A.减少决策失误 C.加强君主权力

B.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D.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解析:选C 东汉政府把地位较高的御史大夫改为司空,而以地位较低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更便于皇

- 2 -

帝控制监察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故选C项。

11.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 300万减至4 700万。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 C.疆域变更

B.豪强隐匿 D.匈奴侵掠

解析:选B 东汉田园经济发展迅速,豪强地主势力隐匿人口,因此B项正确。

12.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

A.印刷术 C.《大明历》

B.造纸术 D.指南针

解析:选B 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谈谈你对文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7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用史实说明你对在“经营统一”方面“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的理解。(7分)

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从秦暴政而亡的角度分析秦始皇失败,从思想一统维护了政治统一的角度分析汉武帝成功。第(2)问第一小问,从终结分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角度阐述;第二小问,联系秦、汉初地方体制、开疆拓土、统一思想的相关史实阐述“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答案:(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文化专制主义。

认识:秦始皇为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利用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以“焚书坑儒”禁锢人民思想,加快秦朝灭亡,也为后世提供深刻教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儒学成为官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但抹杀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长远发展。

(2)原因:秦始皇终结了封邦建国体制,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时代。

说明: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秦修长城,逐匈奴;汉武帝三次出击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秦始皇“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加速秦的灭亡;汉武帝“罢

- 3 -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随堂练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提倡勤俭节约C.大力整顿吏治B.发展农业生产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农业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mvd19umrq3sk4u09qt56trx0171wu00ey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