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水母/乌贼(倒退运动),虾/海龟(附肢划水),蛙/鸭(后肢运动和蹼的张缩)。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靠肌肉收缩和附肢的运动)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特点:通过四肢交替前伸和后蹬)。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 跳跃: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特点:后肢较发达)。 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蝙蝠借助翼膜实现飞行。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是一种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

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长骨的结构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骨膜 血管

骨质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10、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老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少于1/3 多于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弹性小,易骨折 ★11、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

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关节的结构

⑥ ④ ① ⑤ ② ③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①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①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②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由骨、关节、骨骼肌共同完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保证生存)、攻击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领域行为(利于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防御行为(减少其他动物的伤害)、繁殖行为(保证种族繁衍)、节律行为(使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社群行为(给群体带来好处)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2、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3、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例题: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 分析: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食了青蛙,青蛙的数量就会少了,也就是说蝗虫的天敌少了,蝗虫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蝗虫的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蝗虫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蝗虫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蝗虫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3、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4、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保护区——金丝猴;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 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

3、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形态。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

4、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与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出芽生殖)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缺氧时,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发酵)。 霉菌(多细胞真菌,孢子生殖)。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6、微生物生活方式及作用: 营养方式 腐生 特点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得营养,称为分解者 举例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 寄生 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中获炭疽杆菌、某些真菌、肺炎双球得营养,称为消费者 菌、所有病毒 自养 自身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 满足需要,称为生产者 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根瘤菌、黏球菌、真菌与藻类共利,一旦分开,两者不能独立生活

生形成的地衣 共生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可以直接食用。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 曲霉——制作酱和酱油 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生素

4、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 2、不寄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

2019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水母/乌贼(倒退运动),虾/海龟(附肢划水),蛙/鸭(后肢运动和蹼的张缩)。鱼类的前进主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mt8n7a67d57eja0pqkz5136q5t3t4006u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