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大建筑构造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电大建筑构造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一:2016电大《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俗称软钢),一般取(屈服强度)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依据。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为,符号c代表(混凝土),c后面的数字表示以(n/mm2)为单位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3.结构的极限状态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

4.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定义为强度标准值(除以)相应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

5.(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c表示

6、钢筋混凝土从加荷至构件破坏,梁的受力存在着三个阶段,分别为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阶段。

7、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梁,称为(适筋) 梁,这种破坏称为(延性)破坏。

8、影响有腹筋的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和(配箍率)。

9、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式中,只有(剪压)破坏是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10、t型截面梁按中和轴位臵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t型截面中和轴位于(翼

缘内),第二类t型截面中和轴位于(梁肋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d) a.最大应变对于的应力 b.极限抗拉强度c. 0.9倍极限抗拉强度 d.条件屈服强度

2.我国规范采用(a )作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b.轴心抗压强度c.轴心抗拉强度d.劈拉强度

3.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称为结构的(b)

a.安全性b.适用性 c.耐久性d.可靠性

4.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a)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b.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振动 c.挠度超过允许值d.裂缝超过了允许值

5.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一定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与受拉区纵筋配筋率的关系是(c)。

a.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 b.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小

c.当配筋率在某一范围内时,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 d.配筋率大小和正截面承载力大小没有关系

6.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x?2a s的意义 是(c)。

a.防止出现超筋破坏 b.防止出现少筋破坏 c.保证受压钢筋达到规定的抗压设计强度

【篇二:2015年中央电大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 d )项是不对的。

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b.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d.模型试验仅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指定特征

2.下列选项中,( d )项不属于科学研究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

3.按试验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 a )。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d.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4.下列各项,( a )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预制构件的性能检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 c )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

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d.动力试验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 d )。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d.动力试验

7.(a )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

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液压加载 b.重物加载 c.机械加载d.气压加载 8.下列各项中,( c )项属于动荷载加载方法。

a.气压加载法b.重物加载法c.激振器加载法d.机械式加载法 9.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 d )等。

Ⅰ、结构静载试验 Ⅱ、结构动载试验 Ⅲ、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Ⅳ、模拟地震试验

a.Ⅰ、Ⅱ、Ⅲb.Ⅰ、Ⅲ、Ⅳc.Ⅰ、Ⅱ、Ⅳd.Ⅰ、Ⅱ、Ⅲ、Ⅳ 10.( a)的投资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对试验人员的试验技能要

求较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a.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b.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c.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d.液压千斤顶

11.( d)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 荷载作用。

a.固定端支座 b.滚动铰支座 c.固定铰支座 d.固定球铰支座 12.( a )有五个自由度。

a.活动铰支座 b.滚动铰支座 c.固定铰支座 d.固定球铰支座

13.( b )可直接置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或通过荷载料盘和杠杆

等结构形式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

a.液压器加载 b.重物加载 c.激振器加载 d.机械式加载

14.荷载支承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 c ),才能胜任工作,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a.刚度和弹性 b.强度和弹性c.强度和刚度 d.弹性和韧性 15.( c )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施加的集中荷载按一定比例分配成两个集中荷载。

a.卧梁 b.龙门支承架c.分配梁d.支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试验包括振动试验 和疲劳试验。

2.用 周期性的反复的静力试验 施加于结构上,研究结构抗震强度的一种静力试验,称

为低调期反复加载试验,也称为伪静力试验。

3.构件抗裂检验系数就是构件 开裂荷载 实测值与构件正常使用荷载 标准值之比。

4.在生产检验性试验中,为工程验收与预制构件产品检验而进行的试验称为正常使用荷载 试验。

5.承载力极限荷载 实测值与 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承载力检验系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通过重物加载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也可以实现集中荷载的加载。 (√)

4.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加速度加载法。 (√)

6.气压加载的优点是加载荷载方便可靠,荷载值稳定易控制;缺点是进行板壳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抽真空加载无法直接观察混凝土开裂情况。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简述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各自的试验目的?

答:(1)生产检验性试验以直接生产为目的。它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检验对象,经过试验对试验对象或以试验对象为代表的一批构件做出技术结论。

(2)科学研究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结构计算的各种假定、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修改和制定各种规范,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试验的依据。

2.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短期荷载试验与长期荷载试验。

3.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分别是什么?

答: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构件)或者按实际结构(或构件)足尺寸复制的结构(或构件)。

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真实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是比真实结构尺寸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4.解释下列名词:

丧失承载力:构件承载力达到极限状态,称为丧失承载力; 承载力极限标志:

当构件丧失承载能力时,由于受力形式不同,呈现不同的破坏形态,称为承载力极限标志。

5.为什么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 6.惯性力加载有哪两种加载方式?简述这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答: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速度加载法。初始位移加载法是对结构或构件施加荷载,使其产生变形,然后突然卸掉荷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自由振动的方法。初速度加载法就是首先使加载器具提高势能水平,然后释放加载器具的势能,势能转变为动能,加载器具获得一定的速度后撞击试验结构,使结构获得冲击荷载。

7.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什么?列出两种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 答: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求正确地传递到试验结构上,有时在荷载传递过程中还具有荷载放大、荷载分配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的功能。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有杠杆、卧梁和分配梁。

8.试件支承装置的作用和重要性如何?试件支承装置包括哪些?

电大建筑构造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建筑构造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篇一:2016电大《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成性考核册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俗称软钢),一般取(屈服强度)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依据。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为,符号c代表(混凝土),c后面的数字表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mbu95lez238gut0xsx29kcek7hm3l0140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