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是理念”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谈谈你对这两个观点的看法。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
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上的。黑格尔美学思想核心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说和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本质上是一致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代表人物,他将世界划分为三重,他认为理事世界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只是在黑格尔那里,艺术在再现绝对理念或者客观精神时的方式不一样,在黑格尔的本框架中,艺术乃是直接对理念的显现,而非柏拉图一般,特别强调艺术世界的中间还隔着一层感性的现实世界。两者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把超自然的所谓存在说成是艺术的本质,可即使是这种超自然的存在,无论是柏拉图的理事世界还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其实都是主观内心的一种外化。但是,黑格尔的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有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感性,也离不开理性。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上述黑格尔以及柏拉图的观点均将本质指向人所不能把握的虚幻上届,与此观点不同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模仿说,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模仿说又是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是他对柏拉图的理事世界说进行了扬弃。他认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又肯定了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的真实性,同时他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
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者现象,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特征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要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也就是说要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俄国文学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亚里士多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独立的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然雄霸了两千余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自己也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论断,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他的基本艺术观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还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对美是生活作出如下解释:“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事现实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从这个角度肯定了美离不开人的理想,肯定了现实生活艺术的源泉,艺术家在说明生活和对生活作出判断时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机械唯物论的缺陷,使他在美学和艺术思想中充满了矛盾,尤其是他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他有一个很有名的比喻是说把生活比作金条,把艺术品比作钞票,以此说明艺术是生活的替代品,自身存在价值吗,显示出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此外,在中国持模仿说的艺术家也不占少数,隋代的姚最在《序画品》中提出了“外师造化”的观点;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倡导“度物象而取其真”;王屐在《华山图序》中说“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无论是黑格尔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的观点统称为广义的再现论,但是
我认为艺术不能仅仅只是镜子式的机械反映,应该坚持唯物论的观点,认为任何反映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就像匈牙利著名的西方马克思理论家卢卡契强调社会第一性原则,把人的心内看成是第二性的,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宗炳所说“澄怀味象”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