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于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厂商要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对厂商来说,必须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了实行价格歧视,厂商必须能够做到对某些消费者提高价格而不失去他们的生意。当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即使价格上升,一些消费者仍会继续购买。垄断者因为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始终满足该条件。
2.厂商必须能够识别出不同条件下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低价格的消费者转手再卖给高价格的消费者,即不存在套利行为。
二、价格歧视的种类及其表现
一般情况下,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的行为,因此又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如果垄断者对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都非常了解,即知道消费者对任一单位数量的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那么垄断者就可以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的策略,将任一单位数量的产品都以最高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垄断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策略,虽然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有效率的产量水平。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一级价格歧视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量达到了最大。
一级价格歧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垄断厂商往往不能确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算能够知道,向每一个消费者索取不同金额也是困难的。
(2)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数量的同一产品,而对于每一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则收取相同的金额。
二级价格其实策略并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歧视,而是对不同的购买数量和数量段进行歧视。一般来说,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低。但对于一些紧缺商品却正好相反。
二级价格其实剥夺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采取二级价格歧视实行分段定价,将会有利于垄断厂商扩大产量,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
二级价格歧视在像是经济中较为常见的,如在一些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商品标出两个价格---零售价和批发价,或者注明批量购买可以打折等。
(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对同一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而在同一市场中则给出相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中最为普遍。例如:同一商品在豪华商场与超级市场的价格会相差很大;很多服务性行业往往对学生、老人等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低价位的服务;电力公司对工业用电收费低,对居民用电收费高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垄断厂商都可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分隔的市场。如果市场不可分隔,那么消费者就有可能在低价格市场购买商品,然后到高价格市场抛售,这种市场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在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中,需求弹性必须不同。否则,垄断厂商就无法制订不同的价格。
垄断厂商在进行价格歧视时会在需求的价格需求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上指定较低的价格。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攫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三、现实中价格歧视的例子
一级价格歧视:算命、乡村医生看病
二级价格歧视:电信的套餐业务、美容院的年卡 三级价格歧视:公园的淡季、旺季定价、机票定价
四、小组对价格歧视的看法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同意价格歧视的做法。
如果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实际上必然造成对高“需求者”的(需求弹性小支付意愿强的消费者)歧视。厂商向每一位顾客收取其刚好愿意支付的价格的做法叫做“完全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表面上看,好像不公平,但其实未必。这是因为,
在整个价格歧视中,不同的有效需求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供给,因而从需求与供给相等的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人遭到歧视。对高“需求者”歧视不行,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大的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不被“歧视”,可就更不答应了。所以说,价格歧视本身也是公平另类的一种市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