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猴嘴小学 郁洪涤

谈到上小学数学课时,往往不少教师是讲不完的例题,让学生做不完的练习,很难将阅读教学与数学联系起来。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被忽视。然而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作为人类独立获取新知的主要手段之一──阅读,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题,是顺利、有成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数学阅读,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千以内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学校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学生马上就阅读起这张表来,通过对表内各个数据的阅读,了解了各年级借书的本数和其他的一些信息。但是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想进一步地去研究它,问题马上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当老师问:“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马上提出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借了多少本?”“四年级再借多少本就和六年级一样多?”“三、四、五年级一共借书

多少本?”……伴随着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了。数学阅读使学生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在阅读中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民间故事书有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还剩多少本?”“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认真阅读题中管理员老师的话,要求‘还剩多少本’只用一步计算能求出来吗?”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初次阅读,已掌握了一些信息,知道一步计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需要两步计算。我又问:“那你打算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呢?”学生又一次仔细地阅读起题目来,通过再次阅读,边读边思考,进一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头脑中也形成了解题的策略。大家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有的说:“我先算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多少本,再算下午借出52本后还剩多少本?”有的说:“我先算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多少本,再算还剩多少本?”通过细致的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自主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三、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实践应用。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学的知识应及时巩固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教授完新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加工、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获得新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完“统计”(二年级下册)后,我组织学生对制作的两张统计表进行再次阅读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口、眼、脑的协调参与,发现两次统计的内容虽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具有了多样性。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和强调,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接下来针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实践统计活动中,也较好地体现出了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所学到的统计本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数学阅读是一门学问,只要我们钻研进去,就可以享受数学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阅读学习方法

1.提纲挈领法 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的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的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

2.咬文嚼字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通过细琢磨。深推敲,不仅

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能使学生领悟蕴藏其中的阅读方法。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学习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的材料,融汇贯通的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远立体化进行转变。 二、小学数学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

1.自觉进行数学阅读的习惯。自觉进行数学阅读,是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地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地心里趋势,使无疑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数学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位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 (1)课前预习阅读。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的练习题,促使学生进行预习。

(2)课后温习阅读。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正确的数学课后温习方法,应

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温习对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 2.养成数学阅读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阅读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达的深层内涵,通过主体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这就需要养成良好的边读边思的习惯。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现”。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思考的习惯,教师往往采取一些措施:(1)标注引思。(2)问题导读。(3)读后交流。

总之,我们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发挥数学阅读学习的作用,指导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掌握多种数学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猴嘴小学郁洪涤谈到上小学数学课时,往往不少教师是讲不完的例题,让学生做不完的练习,很难将阅读教学与数学联系起来。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被忽视。然而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作为人类独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m4ad9m13502tjb2ixwe3xy6q955p4014t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