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的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的启发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为我国包装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意构思的素材。近几年在国际、国内重要的包装设计比赛中获得大奖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大都在设计中融合了传统元素。然而,哪些是传统元素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从材料、传统造型、文字、色彩方面来探讨传统元素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审美哲学;包装材料;传统图案;传统色彩 一、传统审美哲学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审美哲学渗透在人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和丰富了人的整体生活空间,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包装设计提高人们的艺术品位,满足人类的精神世界,使人性健康发展,逐步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主张的“文质兼备”,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个思想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包装设计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忽略包装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商品不包装,也会有一个好的销售,结果在商业竞争中,失去了优势;二是过度奢侈的包装,低档商品的高档包装,实际价值远低于包装显示价值。所以要利用“文质兼备”来重新审视中国包装设计的现状,达到包装设计和商品的价值。
“天人合一”和“绿色包装”的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可以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崇尚自然、原始、健康的观念指导下,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尽量使用“小体积包装”、“无污染包装”、以减轻环境的压力。“有无相生”与“虚实结合”也是中国古典审美哲学的重要原则。 “有”之所以给人以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虚实结合”对于具体形象的美,认为事物有生有灭、有虚有实,在不断地变化。而我国的整个艺术领域正是受其影响,将虚与实,动与静结合,形成了内在含蓄的特点。
二、传统包装材料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而诞生的。有自然和再造两种类型。天然材料是传统包装材料的重要方面,它指将竹、木、草、麻、柳、藤、荆条等作为包装材料。它可以说是生存力比较旺盛的一种包装材料,几乎伴随着整个包装的历史。现代包装设计的整体趋势是提倡“绿色包装”,所以环保的、天然的自然材料越来越多的被选择作为包装的材料。自然再造材料是指自然材料经过多次加工后发生了质的变化后的材料。对于自然再造材料来说,传统和现代变化最大的就是纸包装。在传统中使用的包装纸一般选用比较厚实的蔡侯纸,而今在农村还可以看到,用厚实黄色的稻草纸将食品包装成下大上小的斗方型,同时在上面附上一张大红纸,被称为“八角包”,它整体简洁鲜明,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国现代包装材料的应用应注重对自然再造材质从各个方面的理解加上现代技术,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三 、传统造型和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认识
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文字和中国传统造型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重要途径和手段。汉字与其他文字的显著区别在于汉字源于象形文字,它高度概括了事物的主观特征。汉字是象形的方块字,中国汉字通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始终没有失去象形的因素;汉字是复杂而又简单的文字,汉字的复杂多变传达着不同的语言,汉字以“点”、“竖”、“横”、“捺”等笔画组成,正是这些简单的线条和点构成了汉字的复杂多变。中国传统造型追求平衡、圆满、完整、喜庆,这主要是由中国含蓄、内敛、细腻、的性格特征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理论所决定。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把这些寓意美好的图案和汉字复杂而又简单的文字,抽取、重组、出新、使包装产生了极强的形式感和深刻的寓意,给人带来愉悦和遐想。
四、传统色彩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图形、文字都有依赖于色彩配合,而同一种色彩会引起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的习惯性联想,因此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着在地域风俗所产生的色彩审美倾向;中国的传统色彩拥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在当今众多的民间表现形式中,尽管艺术种类多样,民族、地域以及民俗等方面的原因复杂,产生了各个地区民间的美术审美差异,但在色彩的应用上均以红(赤)、黄、蓝(青)、白、黑五色为主要色彩,再搭配绿、紫和橙等色彩表现。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使用色彩前就必须了解传统用色的习惯,弄清它在社会中的真实面貌。统治者一直用五色来规范服装等级制度,服从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装饰的统一,成为了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现代,等级制度早已消失,但是色彩等级观念仍然或多或少对包装设计有着影响。以正色为上等色,含灰色系色彩被视为低级,一般追求高艳度、强对比的中国传统配色方法,在现代包装色彩设计中应加以借鉴与吸收。 五、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传统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链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使传统文化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而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的。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艺术风格的形成。以达到古为今用、继承与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易存国. 《中国审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 【2】 孔智光.《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李砚祖.《艺术设计的新视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4】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