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态住宅规划中的生态策略摘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章 绪论

研究背景

1.1.1时代背景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他的生态学概念包含了:发现、享受自然间田园式的和谐,指出自然的经济体系神秘而完美。生态思想认为要截止对自然资源、能量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生态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绿色生态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狭隘的“以人为本”,而是整个生态生物链,绿色生态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90年代中期才兴起的生态住宅是在比较工业化城市钢筋混凝土住宅的诸多弊端后才产生的。由于西方工业经济活动是严格按行业、产品和企业专门分工,居民被一个个“水泥笼子”和“金属盒子”隔离在工业式的住宅内,人为地阻断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违背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生态规律。居民无不怨言:“工业化的城市住宅只是一堆没有生机的水泥笼子,不管室内如何装饰精美,也是走进地狱的天堂。”

人们期待着人与自然相融的居住环境。仅接假日去游憩回归自然远远满足不了心理上的需求,于是东方“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便乘风而

兴,发展很快。上世纪末,各类型的国际城市生态住宅将是世界建筑业乃至房地产业面临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

2000年国际城市生态住宅学术研讨会给“生态住宅”下的定义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以有益于居区的环境、健康、节能、方便生活为宗旨,使居住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物质上完全处于良性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人的沟通的新型住宅,称之为生态住宅[2]。生态住宅的实质是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构建生态住宅要通过高质量的绿化、清洁的水源、自然能源和人文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高素质的居民以及合理科学的前瞻性的管理等手段,实现居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1.2 国际背景

与各位专家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国际会议也在频繁地召开,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人居环境的重视。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1976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人类聚居大会并随后成立了联合国“人类聚居委员会气CHS)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1988年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0 年全球住房战略》,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UNCED),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对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实施手段[3]。

这阶段的研究内容在技术方面着重于人工环境的节能设计和无害化设计。建筑师们提出了3R 原则,即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使用(Reduce),尽量重复使用建筑构件或建筑产品(Recycle),加强对老旧建筑的修复和某些构成材料

的重复使用(Reuse),此类建筑通过各种方式节能或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

1996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城市问题首脑会议。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过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及29项目标,如“鼓励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增加生产性投资、就业机会、基本公共设施,促进住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降低水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用水规划”,“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形式、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居的生态足迹,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满足基本需求”;“对于人居项目和政策要注意优先减少由于不适当的给水、卫生设备、排水以及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废物管理和处理造成的城市污染”,“鼓励提高住区内用能的效率、降低能耗、尽量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1998年10月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建筑学者在加拿大召开了“绿色建筑’98〞(Green building Challenge′98),会上总结了各国的建筑学者在绿色建筑及住区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人居二)于19%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的目标在于探讨两个具有同样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即“人人有适当的住房”(Adequate shelter for All) 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人居住区发展(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in an Urbanizing World)。国际人居委员会机构认为:今后人类的居住地都要逐步改造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基地。就是要以人们可以承受,而又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方式来满足所有人类的居住要求。改善人类居住地的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并成为共同的奋斗纲领。2001年,人居特别联大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人居议程”的

实施情况,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人类住区的必由之路,人类住区的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人类住区的建设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4]。 1.1.3 国内背景

我国的人居研究历史很短。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人居也由研究转为实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与人居环境、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地区建筑环境、自然景观开发等有关的科研项目,并组织召开了两届青年学者人居环境科学研讨会。

在与国际的接轨方面,中国也做出了努力。1991年,联合国人居中心与我国建设部联合成立了人居中心信息办公室;1992 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签署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 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1~2000》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方针政策,并将其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199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2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颁布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通用体系(WHOS)设计通则》,提出了“以人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智能化设备、工业化技术、成套成品配置、现代化管理、个性化”等未来住宅设计与建设的七项原则,并以此在全国56个城市65个住宅小区开展了“小康住宅建设”的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市的新里弄建筑与北京的菊儿胡同一起,成为“新建筑地区主义”的典型例证,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同年由周干峙、林志群等三位教授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报告会上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建议。

生态住宅规划中的生态策略摘要

第1章绪论研究背景1.1.1时代背景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他的生态学概念包含了:发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lqis8fo896et871df8g8njyy26yjv018m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