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同 学 们 认 真 阅 读 第 7 至 1 1 章 , 回 答 下 列 问
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请判断:(
A、正确 B 、错误
2、 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请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3、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请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B ) B )
A )
1分,共 10 分。)
4、 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请判断:(
A、正确
B 、错误
A )
5、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请判断:( A )
A、正确 B 、错误
6、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请判断:(
A、正确 B 、错误
7、 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请判断:(
A、正确
B 、错误
请判断:( A ) A )
A )
8、 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正确 B 、错误
9、 “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请判断:(
A、正确 B 、错误
10、 “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A、正确 B 、错误
B )
请判断:( B )
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 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 C )。
A 、客观事物 B 、社会意识 C 、感觉 D 、理性认识 2、实践是指( 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 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1分,共 10 分)
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3、 “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
现了认识论中的( A )。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可知论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 )。
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
题
5、社会历史观是( A )。
A 、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 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
、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
6、经济结构是指( A )。
A 、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
、经济因素
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D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决定经济 C 、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
、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
8、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 A )。 A、辛勤劳动
B 、耐心等待
C 、事事关心 D 、大力宣传
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C )。
A、经济基础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上层建筑
三、多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 2 分,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 、实践由认识指导的
2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BE )。
A 、唯物论 B 、经验论 C 、唯心主义唯理论 D 、唯物主义唯理论 E 、教条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 CD )。
A 、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
、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 C 、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
、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E 、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 4 、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
BCE )。
A 、从实践到认识 B
、从已知到未知 C 、从唯心主义经验论到唯物主义经验论
D 、从不可知论到可知论
E 、从认识到实践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BCD )
A 、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
B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C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30 分。)
E 、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
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 ACE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C、是否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是否承认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E、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下列属于社会发展五种形态的是:(
CDE )。
A、农耕社会 B、阶级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共产主义社会 8、 国家的对内职能有:( AC )。
A、政治统治 B、经济建设 C、社会管理 D、组织学习 E、劳动致富 9、 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机制”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是一个辩证过程 D 、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 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基本适合一一基本不适合一一基本适合 10、 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因素有( ABD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11、 下面属于“群众观点”的是( A、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C、意识形态 D、上层建筑 E、政治
ABCE )。
ABCE )。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E 、向人民群众学习
D 、把人群众当作英雄
12、 智能化生产力包括:( ABD )。 A、以白领阶层为主的劳动者
B、由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制造系统即劳动工具
E、全智能的生产流水线
C、全智能的劳动资料 D以“人造物”为主的劳动对象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B )。 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 C、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
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 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 E、产品分配更加全面 ABE )。
B、人、财、物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
A、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
C、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 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的历史阶段
E、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 15、共产主义的主要目标包括:( ABCD )。 A、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充分涌流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平等
B、生产资料公有制
D、按需分配 E、共产主义道德水平普遍提高
500 字。每题 10 分,共 50 分):
四 、思考题(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每题不少于
1、试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