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第15条的内容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其中提出: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我们可以知道,县管校聘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配置,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县市之间,师资力量的流动,推动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而如何吸引优秀的教师、校长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在于政策上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而目前的现实情况下,解除了流动限制的教师,显然都是往条件更好的县城、市区学校流动的,部分优秀教师甚至流向了私自学校,这明显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教师的退出机制一直是国家教育部的研究主题之一,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具有公益性性质,具有公共服务的基本特性和功能,公益性是教育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定内涵,这就要保证其稳定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其过于稳定性,而造成了一小部分教师抱着铁饭碗安于现状的情况。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同时考虑到教师如何退出,优秀的人才如何进入到教师队伍的问题,一味的只考虑退出,而不考虑引入,则教师造成资源失衡的问题。我校认为: 一、教师的退出机制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在没有制定良好的教师退出机制之前,在没有推出良好的优秀人才引进机制之前,教师的退出制度,不应该采取“快刀斩乱麻”,一刀切的方式。目前现实下,农村薄弱学校,不存在吸引优秀教师留下来的条件,优秀教师会定向性的往
县城、市区等条件更好的地方流动,留下来的教师,可分为两种,一是年老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在一个地方习惯了,不愿意远离亲人、家庭去其他地方,这部分教师中有认真负责的教师,也有极小部分安于现状等着退休的教师;二是一部分有待变的优秀的青年教师。这部分青年教师,以后流动的方向肯定也是条件更好的学校。此种情形下,老教师的精力、现代教学方式上是肯定比不过青年教师的,与青年教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仅仅按照教学方面的业绩来测评,进行末位淘汰,显然是不太公平的。前面说过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具有公益性质,而这部分老教师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如果临老了被淘汰下岗,生活将没有保障。这也与全世界对待教师的做法是不符合的,也同时会引起后面欲要进入教师行业的人才的“谨慎深思”。众所周知,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是处于社会中下水平的,各种新闻渠道的资料显示,教师的报考人数在逐年的下降,并且男性报考比例远远低于女性,可见教师行业的吸引力目前已经是与日俱减,加上在退休上没有保障,将会是对教师行业“雪上加霜”的一击。 二、分年龄阶段推出不同的退出措施
可分年龄阶段的实施“退出”,一部分被淘汰的中青年教师,可经过培训,经培训合格再度上岗,培训后不合格,再行安排工作,或者换岗就业。对于一部分年龄较大,精力有限的无法再胜任教师工作的老教师,可参考宁夏市的政策:申请提前退休。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且不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由相关部门做好分流工作。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申请提前退休。
这对于教师不是利好又是什么呢?而对于教育发展而言,这些申请提前退休的老师,腾出的编制,可以补充新鲜血液,解决教师老年化的问题。退休工资则
由相关部门,根据教师距退休年限的时间进行核算,每月发放退休工资。保证为国家贡献了大半辈子的教师“老有所依”,算是给教师从业者一颗“定心丸”。
而事实上,宁夏这么做,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实施以来,宁夏有6155名教师申请提前退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降低了4岁。
如此一来,教师也再也不用身体不好,也要死死的扛着撑到退休了,有的教师身体还算好,撑到了,而有的则撑不到退休。
三、对于违反师德,违反法律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构成违法犯罪教师应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以对于违反师德,构成违法犯罪的教师,应该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
牌楼小学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