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2、了解画面中的视平线线和消失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图片,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
2.欣赏作品,了解画家在画面中是如何运用透视进行创作的。 3.寻找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拍成图片,集体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了解透视图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教学准备:美术作品或者风景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主要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教学楼有什么变化?(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2)其他图片有类似的变化吗?为什么?(远近的距离不同) 2.展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大家观察到的这些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透视、视平线及消失点。
1.观察风景图片,哪些物体发生了变化?(树木、马路)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2.我们分别在顶端和底部将近处和远处的树木连成线,看看有什么
现象。
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一点上,这就是消失点。而消失点是处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这条水平线称作视平线。实地观察时,视平线与观察者的眼睛等高。
3.在图中找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1)同学们,你能找出手中透视图上的视平线和消失点吗? (2)分小组完成,集体交流。
三、欣赏画作,感受画面中的透视变化。
古埃及的画师们作画时,通常是把近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下方,把远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上方,以此来表现远近关系。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家深入的研究透视变化规律,并运用到绘画中,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吧。(分析画面的透视变化) 四、室外观察活动。(寻找身边的透视现象) 1.活动要求:
(1)在校园的长廊里或小路上,观察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并尝试取景拍摄(教师准备相机)。 (2)学生分组到室外观察,强调纪律,注意安全。 2.集体展示、评价拍摄的画面。 五、课外拓展。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感兴趣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