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何 宏
课题组成员:刘 琤、黄 哲、陈志斌、张 曙、陈淑红
一、 引言
1.课题研究问题和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占30%,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为此,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然而,就在全社会关注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一种新的“危机现象”悄然而生,他们又面临着“心理健康”危机。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人以及项目参与者直接或间接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经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共有897人,其中申请助学贷款的84人,占9 %;申请缓交学费的72人,占8%;申请勤工俭学的20人,占2 %。从我系了解到的贫困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成为压在贫困生身上的三座大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卑一直是压在他们肩上的重担; ? 部分学生对贫困生没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 部分贫困生自身过于敏感,不能正常融入生活;
? 部分贫困生学习比较吃力,综合能力较差; ? 部分贫困生就业困难,压力大。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在学生工作中更好的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的了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就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从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着手,总结心理问题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误区。再制定详细可行的教育策略,并实施于本系的贫困大学生。可为我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个详细的调查材料,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为有效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方法。研究、探索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对策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 本课题完成下面研究和工作:
① 对贫困大学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健康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
②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 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
③ 以我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将理论与策略应用 于实践中,并验证其成效。
④ 在现实工作中探索贫困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完善贫困大 学生的扶贫工作。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时间2006年4月至2006年9月,进行两次调研,分析和研究贫困大学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
调查我系现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2006级新生进行调研; 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 总结每类心理问题的特点; 分析每类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误区;
第二阶段:时间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
研究对策,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邀请权威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
分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 每周定时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各种心理训练;
第三阶段:时间2007年至项目结束,是实施和验证阶段,以我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将理论与策略应用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