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HR猫猫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促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工作效能,对新工人或技能较低的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有人称之为适应性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行将晋升者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和应变能力。

(3)工作绩效评价

一般而言,工作绩效评价是由员工个人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进行自我总结,然后交直接管理部门审核并打分,最后做出工作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涉及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果等,而且定期进行,并与奖惩挂钩。开展工作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检查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4)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责任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使员工产生作为组织一员的良好感觉,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益。当然,这种个人发展计划必须与组织发展计划具有某种程度的协调性或一致性。这样做,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实施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促使个人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5)员工工资报酬

工资报酬问题是关系到组织能否稳定员工队伍的重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考虑制定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标准和制度。工资报酬将随着员工的工作职务升降、工作岗位的变换、工作表现的好坏与工作成绩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只升不降。 (6)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是社会和组织保障的一部分,是工资报酬的补充或延续。它包括政府规定的退休金或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事故、节假日、停车场费用等。 (7)劳动保护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政府有关劳动保护(如安全和卫生)条例与规定,拟定本组织确保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安全和健康的条例和措施,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检查与监督。

20

(8)劳资关系

工会代表员工与资方就有关员工的报酬、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事宜进行谈判。 (9)保管员工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保管员工入厂时的简历、表格以及入厂后关于工作主动性、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工资报酬、职务升降、奖惩、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书面记录性材料。员工本人可以查阅自己的档案和材料,但无权查阅别人的档案和材料。 (10)人力资源会计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重要的是为决策部门提供确实的和数量化的依据。 (11)人才挑选过程

经过资格(如接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年龄、健康状况等)审查,从应聘人中初选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再经过严格的考试(如笔试、面试等各种方法)进行筛选,试用一段时间后正式录用。有的也可以没有试用期。 (12)入厂教育

入厂教育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或雇主的第一步工作。一般而言,这种教育内容包括组织的历史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劳动安全和质量管理知识与要求、岗位工作要求、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 (13)工作设计和岗位分析

对组织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每一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及种类、范围与熟悉程度、工作与生活经验、身体健康状况、培训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具体要求必须形成书面的材料,也就是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不仅是招聘工作的依据,也是未来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 (14)人力资源招聘

21

根据组织内的岗位需要及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荐、刊登广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到职业介绍所登记等)从组织内部或外部吸引应聘人员,并根据平等就业、择优录用的原则招聘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15)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

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像有关人权条例、平等就业和同工同酬(特别是女性和少数民族者)以及关于卫生、安全、环境条例等,都会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16)技术发展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很多工作过程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如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等的运用。这既减少了对普通人力资源的需求,又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素质和专业技能与科学知识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创造新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并为之提出和制定新的管理方式和政策与措施;又要培训适应这种职业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具有新型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2.人力资源的管理框架

图1-1 (此处图略)较小组织的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图 雇主 销售员 行政管理 会计员 车间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设置人事秘书) 办事员 办事员 总 裁

22

副 总 裁

人力资源管理副总裁 副 总 裁

培训及发展经理劳资关系 雇用经理 补偿经理 安全经理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机构取决于组织的大小及其管理方式。对较小的组织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少,管理人员也只需几个人,甚至是一两个人即可了。对较大的组织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多、工作量大,而每项活动都得有专人负责并聘请专家直接参与或开展咨询和指导。

较小组织的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图1-1所示。 (此处图略) 较大组织的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图1-2所示。 (此处图略) 图1-2 (此处图略)较大组织的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图 三、人力资源管理溯源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自觉形态管理时 总 裁 副 总 裁

人力资源管理副总裁 副 总 裁

23

培训及发展经理 劳资关系 补偿风险 安全专家 雇员咨询 其他 文员 教官 招聘

支付工资期。

1.自然形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18世纪中后期以来,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逐步成为机器的主宰并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科学第一次脱离直接经验的范畴发展成为独立的知识形态。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注意开发人力的智力资源,重视文化知识水平在生产中的作用,开始通过专门教育和培训使劳动者获得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例如英国于1834年颁布法令规定工厂必须为14岁以下的童工开办学校,1870年英国国会又通过改善国民教育的法案,打破了学校私办的传统;1830~1848年法国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一倍; 19世纪初俄国颁布两条法令,扩大入学的范围,允许自由阶层子弟入学。这当然不是出自统治阶级的“仁慈”,而是出于生产发展对劳动者的需要。这种状况,就使人力管理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脱离自然形态向自觉形态转变,这时还只是自觉形态的初级阶段。 2.自觉形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这个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中有关人力管理的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4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HR猫猫

为促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工作效能,对新工人或技能较低的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有人称之为适应性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行将晋升者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和应变能力。(3)工作绩效评价一般而言,工作绩效评价是由员工个人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lcsl2zrp24uc578dlx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