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 )

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

答案:A。据材料“及返,市罢,遂不得履”可知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说明东周时期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故选A项

2.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 C.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答案:D。由材料“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可知,范蠡主张易变质商品不要滞留与囤积,即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故选D项。 3.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 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

答案:C。工商业者“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反映了抑商的一面,“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体现了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故选C项。

4.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

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C。据题干材料“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可知,唐至宋对市场的认识有所变化,故选C项。 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 )

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 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答案:C。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

6.《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 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

答案:B。“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正确 7.下图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 )

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 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 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

答案:B。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比北宋时期有很大增长,故选B项;通过图片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是曲折的,不是一直上升,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外贸易收入成为重要财源,而非主要财源,排除D项。

8.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答案:D。材料“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指的是草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说明草市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所以D项符合题意。 9.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答案:D。通过题干可知,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布局和过去单一的政治中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D项;皇权是古代建立都城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市”的时间限制,排除B项;题干中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

并不是普遍现象,排除C项。

10.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这反映当时( )

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 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D.城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

答案:B。材料中“月光纸”“花糕旗”反映了商人结合不同的传统节日制作时令性商品,这是典型的利用民俗文化进行商品营销,故B项正确。

11.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答案:D。材料说明景德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据此可知,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场,故D项正确。

12.据《文献丛编》记载,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中所记苏州米价如下表所示(部分)。

年份 米价 指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每石0.99两 100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每石4.46两 451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每石4.30两 434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引进B.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C.白银大量流入使物价水平提高D.手工业发展使农业人口大量流失 答案:C。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从而使得白银价格下降,反映在物价上,就是使得物价水平相较以往有所提高,故选C项。

13.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

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答案:D。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尤其是纯粹经济功能市镇经济的崛起,为市民们追求物质层面(修建园林)和精神上的追求(博得风雅声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故D正确

14.会馆产生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会馆作为同乡会,其基本职能就是“联桑梓,敦乡谊”,为流寓异地的同籍商人营造良好的乡缘人际关

系。工商会馆的同乡联谊活动与商业经营联系密切,有力推动了工商会馆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答案:A。据材料“及返,市罢,遂不得履”可知市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l9w9365v577xpo5846y5ap1c1kzfj00qf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