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新电商重塑中国 农业产业链研究报告I目录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1
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2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2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31.4农业总体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低..................................................................4
2.农村新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产业链重塑提供机遇.............................................5
2.1新电商超越传统电商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主流..............................................52.2传统电商推动工业品下行,重塑中国乡村发展..........................................62.3新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带来重塑农产品产业链的机遇..............................7
3.新电商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农产品价值提升.....................................................9
3.1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演化升级..................................................93.2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助力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113.3新电商发挥黏合剂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12
4.农村电商重配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14
4.1推动农民转变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加速人才返乡创业........................154.2新农商激活信息要素,推动订单式农业发展............................................164.3新农商推动各路资本向农村地区渗透........................................................174.4农村电商催化“云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194.5新农商联合新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信用化发展....................................20
I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前,2020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聚焦三农,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政策,农村电商、数字乡村建设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建设重点。
农村电商自2014年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商务部2020年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1.7万亿元,规模扩大8.4倍,远超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长速度。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带动了农产品进城,使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升。农村电商自身模式的不断创新则进一步为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创造了机遇,农村电商还推动了农村地区信息、人才、资本、土地、科技等要素的重配,带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联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
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力则依赖于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以及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即规模化程度。从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较晚,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一体化程度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低,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链条短、流通链长,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农业价值链位于微笑曲线底部,且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表现为农产品销路差,农民收入低,消费者买得贵、买不到优质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1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
农业产业加工链短主要表现为可创造附加值的环节较少,并导致服务链和功能链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同时农产品加工程度仍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开发度不够。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率仅有55%,果品加工率仅10%,肉类加工率仅17%[1],远低于发达国家80%、30%、60%的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为2.3: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1至4:1(2018年数据)的比重[1],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较多,如我国果蔬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已超1亿吨以上[1]。产业链短还表现为服务链发展滞后。农户生产前的翻种、产中的田地管理以及产后的收获、销售仍以自我服务为主,专业的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不足,同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和金融服务较为薄弱。可充分提升附加值的农业功能链发展起步晚,向三产延伸不够。创意农业、医养农业等新功能开发不足,缺乏体验、文化、教育等高层次项目,同时各地功能性农业开发差异化较低,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
同时农产品产业链中流通环节则过长,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具体过程来看,我国传统农产品从生产到完全实现其价值的链条需要经过种植、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才能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而在这一产业链条中,真正创造价值的仅为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受我国小农户经营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和储存时限短等特点影响,我国农产品自被收购到真正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则至少四个环节甚至长达六个环节,冗长的流通链条通过层层加价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最终结果是消费者花高价购买农产品,农民则低价卖农产品,导致农产品生产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收入水平低下。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的投入程度及各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影响着农业产业竞争力。我国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优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失、配置不合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
优质劳动力等要素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农村发展要素投入不足。受城镇化
2进程加速影响,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城镇边缘农村建设用地被工业化、商业化征用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流失。优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流失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闲置宅基地等要素难以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要素投入不足和优质要素“沉睡”并存的困境。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导致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率低。受土地细碎化、地区地形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制度进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资本和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和经营、服务领域应用不足,造成小农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仍较为普遍,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够,生产效率低。表现为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规模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渔业以及果蔬业机械化水平低”[2],同时东部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低。目前我国丘陵地区果园种植广泛,但是种植面积以6.67-13.3hm[3]为主,同时受地形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仅为26%,南方为49%”[4](2016年),远低于全国65.2%的水平。除此之外,生物肥料使用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较低,农业整体竞争力低。当前单纯地增加要素投入已经很难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亟需引入先进资本与现代化技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改变农业生产方式。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
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问题仍较为突出。我国农产品销售难,除受销售渠道、物流体系不健全因素影响外,更重要原因在于小农户生产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约束不足,造成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产品品牌、深度加工、文化价值开发缺失等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如部分地区种植农产品仍存在跟风的现象,在缺乏专业种植指导的情况下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品种杂乱,商品率低,大部分农户仍以卖“原始产品”为主。对比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多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精度、赋予文化价值、增加科技含量等方式提升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使农产品销路更广,产品价格更高,提升了农户收入水平。如日本,其农产品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制作成零食、调味料、以及衍生的钥匙扣、杯、袋等产品;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达85万公顷[5],但其葡萄直接销售为辅,依次制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