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定期存款比率(t)
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 例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①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Y),应该说 t是Y的递增函数;②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 款的利率(i),应该说t是i的递增函数。
(4) 超额准备比率(e)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
(实际持有的r超过直当保留的r部分)与
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②
素影响:①商业银行持有
在经济运行中,e主要受以下因e的机会成本(pe),应该说
(Pt),应该说t是Pt的递减函数;③定期存
Pe是e的递减函数;②商业银行借人准备金的代价 (ie),应该说ie是e的递减函数;③非银 行部门
对现金的偏好(Ce),应该说Ce是e的递增函数;④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 (Te), 应该说
Te是e的递减函数;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P),即央行采取紧缩政策,e上升, 相反,采取放
松政策,e下降;⑥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 (t),应该说i注重安全,则e较 多;t敢于冒险,e较少。
4 ?试述基础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 答:(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 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更多货币的基础。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①
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的货币量,
能;④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 币最本质的特征是②和③两点。
(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关于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计算口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认为:①基础货币 =手持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
由以上对基础货币质和量的分析, 可以得到基础货币的完整定义: 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第十一章
1 ?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
答:(1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 货币运行状
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 B=R+C
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 备金与流通
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具有多倍的伸缩功
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主要的决
②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 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 的部分;③派生性,即它运动的结果能
是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
定性作用;⑤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 并且通过对它的控制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
态变动的规律。
(2)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 关系,可用下图来简要描述。
商品供给斗 ―商品需求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的四方关系图
图中包括了四层含义:①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 有多少商品供给,必 然就需要相应的货币量与之对应。
②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必须以货币
的需求为基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要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在货币周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 平衡的出发点和复归点。
(3)在这个关系图中,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如果货币供求不 平衡,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就不可能实现。
而要使货币供求保持均衡,就需要中央银行控制
以保证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货
的货币供给与客观的货币需求保持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 币金融环境,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协调的发展。
2 ?试分析货币失衡的原因。
答: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应偏离货币需求的现象。 需求货币失衡总是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小于 或大于货币需要量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 所以,对货币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也分两种情况来 讨论。
(1) 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① 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了, 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
② 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本来 均衡的货币走向供应小于需求的失衡状态。
(2) 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在纸币流通时代,出于向赤字政府提供贷款等利益原因, (3) 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
① 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 ② 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 ③ 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十二章
1 ?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答:(1)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对经 济发展有某些刺激作用,也是短时期的,并以积累更大矛盾为代价。
① 对生产的影响。表面上看,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生产的暂时扩大,
带来虚假的繁荣,但
货币管理当局可以轻易增加纸
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
但货币供给量没有及时增加, 从而
以维持货币的均衡。③货币 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水平,实际
这是宏观经济
上就决定了当期的社会需求水平。 ④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
从根本上说,通货膨胀对生产起破坏性作用。
② 对流通的影响。第一, 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遭到破坏; 会使需求发生变态。
③ 对信用制度的影响。第一,它会使商业信用缩减;第二, 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反而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④ 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第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纸币难以履行定价工具的职责; 当通货膨胀极度恶化时,纸币甚至不能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职能。
⑤ 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一方面, 政府可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发行纸币,带来追加的财政 收入;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2)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① 经济增长效应
有益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有害论认为,虽然通货膨胀初始阶段对经济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长期的通货膨胀会
对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成长。
少数经济学家采取通货膨胀中性论的观点, 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 效应又无负效应。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有害论, 即认为通货膨胀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 胀中性论的观点难以自圆其说。
② 强制储蓄效应
所谓强制储蓄是指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时向中央银行借债透支,直接或间接增大货币发 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以满足政府的支 出,因此又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③ 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实际收入和实际占有财富的 价值会发生不同变化,有些人的收入与财富会提高和增加,有些人则会下降和减少。
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工薪阶层和依赖退休金生活的退休人员等有固定收入者的收 入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因而会使其实际收入减少;而一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和非固定收入者 能够及时调整其收入,因而可从通货膨胀中获利;通货膨胀的最大受惠者是政府
④ 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通货膨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应通常是负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a. 在通货膨胀中,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扭曲, 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
b. 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c. 在通货膨胀期间,为避免金融资产价值的损失,人们会尽量降低持有货币和各种金 融资产的比例,并购入各种实物资产。由于实物资产在交易、 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d. 通货膨胀会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 使购买者盲目抢购,不计质量,使经济结构失 衡更为严重。
e. 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打击公众的储蓄意愿,
f. 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使金融机构的正常融资渠道 受阻,而民间高利贷则得以盛行,因而会改变正常的利率结构,阻碍长期金融工具的发行, 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
维护、处置和管理上要花费更
通货膨
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破坏性后果,
引起
生产萎缩,导致财政实际收入减少,而且由于货币贬值,会引起财政支出的增加。
第二,
它会使银行不能发挥正常职
能;同时,由于投机盈利比放款利息要大得多,会使银行把大量资金用于投机,此时,银行 不仅不能成
第二,通货膨胀
⑤ 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通货膨胀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 还会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济危机。这方面的效应主要表现为
a. 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的通货膨胀 预期将变得难以捉摸,市场行情动荡不定。
b. 导致商品流通秩序的混乱。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流通领域容易获取暴利,大量资 金被吸引到流通中从事投机交易,使商品流通秩序极为混乱, 奇、商品抢购等不正常的交易活动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
c. 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在通货膨胀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所得赶不上投机活
动的利润所得,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助长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的恶习,而通货膨胀 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更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对立。
d. 助长贪污腐败,损害政府信誉。通货膨胀时期,国家公务人员工资奖金增长通常滞 后,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因而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公务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2 ?谈谈你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形势的看法. 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题答案略。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认识:
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
影响
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 既要从宏观经济整体出发, 保持国
防止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
消除通货膨胀的环境因
20
“软着陆”,为我国 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
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 特殊的国情出发,
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产销脱节、商品倒流、囤积居
甚至会引发社会经
对策。尤其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 义国家这一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总供给的不断增长,
解决因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
的失业率提高问题,又要适度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和总需求,
升温;既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整顿经济秩序等综合治理措施, 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终于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并实现了经济的
素,又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间接调控体系, 正确地解决宏观经济调控问题, 定的发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什么是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试述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
答:(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一国当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大量 减少货币发行或削减政府开支以减少赤字,
会直接导致货币供应不足,或加剧商品和劳务市
场的供求失衡,从而引起物价下跌,出现政策紧缩型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达到繁荣的高峰阶段,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供大于求, 可引起物价下跌,出现经济周期型通货紧缩。
(3)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放松管制和 改进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出现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
(4)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当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和经济走势不佳时,消 费和投资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型通货紧缩。 金融体系的效率 降低或信贷扩张过快导致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和坏账时,金融机构“惜贷”或“慎贷”引起信 用紧缩,也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5) 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汇率制度时,本币汇 率高估,
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加剧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促使消费需求趋减,导致物价持 续下跌,出现外部冲击型的通货紧缩。国际市场的动荡也会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或资本外流, 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压力。
(6) 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因素也会加重通货紧缩,如企业制度由国有 制向市场机制转轨时,精简下来的大量工人现期和预期收入减少, 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转型,
导致有效需求下降;住房、
都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收支和消
费行为,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形成体制转轨型的通货紧缩。
(7) 供给结构不合理。由于前期经济中的盲目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 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加剧供求之间的矛盾, 求,就会导致结构型通货紧缩。
一方面许多商品无法
减少了有效需
实现其价值,迫使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大量货币收入不能转变为消费和投资,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 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 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
从而
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 在,在国家宏
2. 试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和选择。
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1)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 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所选定的中介指标的各种资料, 被社会各方面理解、判断与预测;
② 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
③ 相关性,即中介指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④ 抗干扰性,即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 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目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3?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新变化?
答:(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 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 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 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 联系及因果关系的
并且 并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