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50个常见问题公式法巧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575中有多少11呢 1575÷11=143 余数是2 大家不要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其实还没有结束 我们还得对结果再次除以11 直到所得的商小于11为止

商+余数再除以11 (143+2)÷11=13 余数是2

(13+2)÷11=1 因为商已经小于11,所以余数不管 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个数应该是143+13+1=157

不过这样的方法不是绝对精确的,考虑到起始数字和末尾数字的关系。 误差应该会在1之间!不过对于考公务员来说 误差为1 已经可以找到答案了

三十九,搁两人握手问题

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

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 )人

A、16 B、17 C、18 D、19

【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 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时却是相当的麻烦。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每个人都是这样。则总共握了x×(x-3)次手。但是没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则实际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

四十,溶液交换浓度相等问题

26

设两个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B%并且 A>B 设需要交换溶液为X

则有:(B-X):X=X:(A-X)

A:B=(A-X):X

典型例题:两瓶浓度不同得盐水混合液。60%的溶液是40克,40%的溶液是60克。要使得两个瓶子的溶液浓度相同,则需要相互交换( )克的溶液?

A、36 B、32 C、28 D、24

【解析】答案选D 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假设需要交换的溶液为a克。则我们来一个一个研究,先看60%的溶液相对于交换过来的a克40%的溶液 可

以采用十字交叉法来得出一个等式 即(再设混和后的标准浓度是p)

40-a :a=(P-40% ) :(60%-P)

同理我们对40%的溶液进行研究 采用上述方法 也能得到一个等式:

60-a :a=(60%-P) :(P-40%)

一目了然,两者实际上是反比,即40-a :a=a :60-a 解得 a=24 即选

D

如果你对十字交叉法的原理理解的话 那么这个题目中间的过程完全可以省

去。所以说任何捷径都是建立在你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上。

解法二: 干脆把2个溶液倒在一起混和,然后再分开装到2个瓶子里 这样浓度也是相等的。我们根据十字交叉法 ,60跟40的溶液混合比例其实跟交换的x克60%溶液与剩下60-x克40%的溶液比例成反比,则60:40=60-x:

x解 X=24克

四十一,木桶原理

27

一项工作由编号为1~6的工作组来单独完成,各自完成所需的时间是:5天,7天,8天,9天,10.5天,18天。现在将这项工作平均分配给这些工作

组来共同完成。则需要( )天? A、2.5 B、3 C、4.5 D、6

【解析】这个题目就是我们常说的“木桶效应”类型的题目。 “木桶效应”概念来自于经济学中的称呼。意思是一个木桶是由若干个木板拼凑起来的。其存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题目我们看该项工作平均分配给了每个小组,则每个小组完成1/6的工作量。他们的效率不同整体的时间是取决于最慢的那个人。当最慢的那个人做完了,其它小组早就完成了。18天的那个小组是最慢的。

所以完成1/6需要3小时,选B

例题: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4天,乙单独做需要18天,丙丁合做需

要8天。则4人合作需要( )天? A、4 B、 5 C、6 D、7

【解析】 题目还是“木桶效应”的隐藏运用。我们知道甲乙的各自效率。但是丙丁不知道,根据合做的情况并且最后问的也是合作的情况。我们不妨将其平均化处理。也就是说 两个人的平均效率是16天。那么这里效率最差的是18天。大家都是18天则4人合作需要18÷4=4.5天。可见最差也不会超过4.5天,

看选项只有A满足

四十二,坏钟表行走时间判定问题

一个钟表出现了故障,分针比标准时间每分钟快6秒,时针却是正常的。上午某一时刻将钟表调整至标准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钟表的时刻为晚上9:00

28

请问钟表在何时被调整为标准时间?

A、10:30 B、11:00 C、12:00 D、1:30

【解析】此题也是比较简单的题目。我们看因为每分钟快6秒则1个小时快60×6=360秒即6分钟。当9:00的时候说明分针指在12点上。看选项。其时针正常,那么相差的小时数是正常的,A选项差10.5个小时即分针快了10.5×6=63分钟。则分针应该在33分上。错误! 同理看B选项 相差10个小时即10×6=60分钟,刚好一圈,即原在12上,现在还在12上选B,其它雷同分析。

四十三,双线头法则问题

设做题的数量为S 做对一道得X分 做错一道扣Y分不答不得分

竞赛的成绩可能值为N 令T=(X+Y)/Y

则N={[1+(1+S)]*(1+S)}/2-{[1+(S-T+1)]*(S-T+1)}/2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选择题,评分办法是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一道扣2分,不答不得分,设这次竞赛最多有N种可能的成绩,则N应等于多少?

A、28 B、30 C、32 D、36

【解析】该题是双线段法则问题【(1+11)×11÷2 】-【(1+8)×8÷2】=30 所谓线段法则就是说,一个线段上连两端的端点算在内共计N个点。问这个线段一共可以行成多少线段。计算方法就是(N-1)×N÷2,我看这个题目。我

们按照错误题目罗列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答对题目数 可能得分

10 40 9 36,34

29

8 32,30,28 7 28,26,24,22 6 24,22,20,18,16 5 20,18,16,14,12,10 4 16,14,12,10, 8, 6,4 3 12,10, 8, 6, 4, 2,0, -2 2 8, 6, 4, 2, 0,-2,-4,-6,-8 1 4,2,0,-2,-4,-6,-8,-10,-12,-14, 0 0,-2,-4,-6,-8,-10,-12,-14,-16,-18,-20

这样大家就不难发现可能得分的情况随着答对题目数量的减少,或者说答错题目的增多。呈现等差数列的关系,也就是线段法则的规律。然后从第7开始出现了重复数字的产生。也是随着题目的答错数量的增加而等差增加。这是隐藏的

线段法则。所以称之为双线段法则应用。

回归倒我一看的题目 大家可能要问,后面【】里面的8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就是确定重复位置在哪里的问题。 (得分分值+扣分分值)÷扣分分值=3 即当错3题时开始出现重复数字。也就是隐形线段法则的起始端。10-3=7 就是说从0~

8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就有多少个重复组合。

四十四,两人同向一人逆相遇问题

典型例题: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红,蓝甲虫在8:20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行去,黄虫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从右端向左

爬去,红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虫和黄虫的中间?

30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50个常见问题公式法巧解

1575中有多少11呢1575÷11=143余数是2大家不要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还没有结束我们还得对结果再次除以11直到所得的商小于11为止商+余数再除以11(143+2)÷11=13余数是2(13+2)÷11=1因为商已经小于11,所以余数不管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个数应该是143+13+1=157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l3g360iz055t2h95x553fre38hic9011a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