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和流派述略
作者:刘红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
二十世纪最后25至30年,西方译论有了显著的发展。它虽然没有完全突破固有的理论阵地,但确实从五个大的维度——结构与意义、意义与交流、意义与文化、意义与认知、翻译与社会政治——“热热闹闹”地拓展了翻译思想,深化了理论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待意义、结构、形式、功能等四个基本层面的问题上有了更符合翻译实际和时代诉求的翻译基本原则和基本的理论主张。西方当代的翻译理论按其基本的理论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流派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或动向:语言学派(Linguistics-based approach)、功能学派(Function-based approach)、释义学派(Hermeneutic approach)、文化翻译学派(Culture-based approach)、后现代主义(此处主要指文论)与翻译理论、心理-认知心理学派(Translation and cognitive sciences)、新直译论(Neoliteralism)。 一、语言学派(Linguistics-based approach)
西方语言学派的前身叫做“修辞—语法学派” ,它的基本主张是Sense-for-Sense(意义对意义),反对Word-for-Word(词对词),这个古老的主张传承自西塞罗和昆体良,经过文艺复兴,直到二十世纪初索绪尔的语言学说问世和布拉格学派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开拓性研究。其时的翻译思想则集中于直译以及如何保持古风(archaism)问题,译论完全是学究式的论述(R.Copeland,1991)。
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思想随近百年来语言学的发展演进而发展变化。十九世纪下半期以前的欧洲语言学即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主要关注罗曼语与拉丁语之间的语音变化,尤其是西班牙语、法语与意大利语之间的语音发展渊源。二十世纪初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问世(1916),随后的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韩礼德
(M.A.K.Halliday,1925-)的功能语法学说、美国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都是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重要的理论思想源头,尤其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说。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衍生出了语段语言学派。语段语言学派关注的中心是“text”,他们的基本对策是re-textualising(语段重组),就是说,他们对结构的关注焦点已经从“词”推进到了“语段”,将语言陈述单位由“句子”推进到了“超句子”。传统语言学派译论的代表是Catford(1965);Nida(1964);Koller(1979);Newmark(1989)等人。语段语言学译论的代表有Neubert(1983,1992,1993);Hatim and Mason(1990,1997);Gopferich(1995); Stolze(1999)等人。
二、 功能学派(Function-based approach)
功能学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交流(或传播communication)和使用(use,运用、应用),而交流与使用的目的和效果息息相关;语言学中的功能观则集中于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