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生怎么鉴赏唐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诗词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己愿望的途径。在鉴赏诗词方面,不但要从文笔方面入手,还要从作者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词所欲表达的意境方面入手。下面我们以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为例,简析如何鉴赏唐诗。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一,从作者出生背景,人生阅历着手。

无论是诗亦或是词均蕴含着诗人的人生,要想明白他们的作品,最好详细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及遭遇。就像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不从他的人生遭遇来看,很难体会到这四句的意境。

作者简介:罗隐(公元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 浙江 富阳市 新

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 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 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 九华山,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 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 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 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去世,享年77岁。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也是仕途不得志,古人读书很多都是为了追求功名,而罗隐屡试不中,心中抑郁,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二,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诗词

由于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诗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我们也就感觉不到作者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那样的东西是需要有多么阔达的胸怀。就像陶渊明,他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诗人,当时社会风气是贵族抵制寒门,把耕作看做是一种很卑微的工作,然而陶渊明确写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有意境的诗句。

创作背景:罗隐生于 太和七年(公元833年),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三,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来看诗词

诗词的好坏最主要的不是文笔的好坏,而在于所表达的意境,就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样描写自己流浪时的孤单,多少让人读了之后陡升惆怅。

《蜂》这首咏蜂诗罗隐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 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 梅尧臣《 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

学生怎么鉴赏唐诗

诗词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己愿望的途径。在鉴赏诗词方面,不但要从文笔方面入手,还要从作者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词所欲表达的意境方面入手。下面我们以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为例,简析如何鉴赏唐诗。《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z2k6fhxg7916095eiv3gyk618jsm008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