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诗五首

【教材分析】

《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唐代是诗的时代。”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学习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崔颢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并不陌生。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创作成就)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2.边读边悟

(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cc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

(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2.作者档案(关于王绩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3.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二)角色扮演,进入诗境

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选4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角色:1名扮王绩,1名扮牧人,1名扮猎人,1名旁白。

情节:王绩称病辞官回到老家,心情比较郁闷,秋日傍晚,登上东皋,纵目眺望,满山秋色,落晖染霞。这时牧人赶着牛群下山、猎人扛着猎物回家,他们从王绩身边走过,看了看王绩,王绩也看了看他们,相互都不认识。王绩摇了摇头,不禁感慨万千,面对茫茫群山,高声吟诵起《诗经?采薇》里的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反复这几句)

(扮演完毕)。

教师提问“王绩”:你为什么要唱这几句诗呢?你当时是想到了哪些人呢?

(面向全体同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王绩为什么要唱这几句诗呢?下面,让我们

cc

来一次“穿越”,跟王绩一起“野望野望”,看看他当时究竟是怎样想的呢?

(三)朗读成诵,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听清字词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 2.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检查点评。 3.对照课文注释自读,教师补充注释。

①依:归依。②唯:只。③落晖:落日。④顾:看。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把握内容,指导背诵。

⑴问:你能结合注释,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学生思考,提出疑难,教师点拨。然后指名学生解答这一问题。 明确: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⑵学生练习朗读,限时背诵。 (四)合作探究,领略诗美

合作探究:《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诵读《野望》,划出表明意象的字词,体会画面特点。 明确:树树、山山、落晖,秋意浓烈。

学法指导2:划出表明人物活动的词语,体会画面特点。

明确:驱犊返、带禽归、相顾、无相识,歌采薇,山村农家生活景象:自由快乐,宁静安闲。

学法指导3:引导学生归纳画面内容。

明确:山村秋色图,山村农家生活景色,树树秋色,落晖染山,牧人驱犊,猎人带禽,下山返家。

学法指导4:合作探究: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预设:全诗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这是因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高洁,其个性追求与人生理想与众不同,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

(五)美读品味,赏析语言

cc

品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在诗中的表达妙处。 预设:“皆”“唯”说明秋色落日外,四处同有其色彩,“树树”“山山”说明范围广,无处一处不有。“驱犊”“带禽”说明山村农家生活富裕,“返”“归”说明他们生活闲适宁静。这种生活景象恰与作者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这四句诗写诗人伫立家乡东皋远眺所见景象。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与首联及尾联写诗人孤独无依、无人能识的惆怅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六)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三、赏析《黄鹤楼》。 (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2.作者档案(关于崔颢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二)朗读成诵,整体感知 1.反复诵读。

①教师示范朗读②学生自由朗读 ③抽学生朗读。

朗读要求:一是听示范朗读,划分节奏,标出重读的字词,对自己读不准的字注音。二是自由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2.整体感知。

⑴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⑵讨论后互相译读。 ⑶教师小结诗句大意。

明确: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

cc

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合作探究,领略诗美

合作探究:《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学法指导一:诵读《黄鹤楼》,划出有关神话传说的字词并理解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昔人、乘黄鹤、去,一去不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朝代更迭,王侯将相,是非恩怨,皆为过去,岁月沧桑,人事不居,暗含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惆怅之情。

2.学法指导二:划出标明眼前景物意象的字词语,理解景物特点。

明确:黄鹤楼、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黄鹤楼已无仙人登临,昔盛今衰。春日景丽,芳草鲜美,碧树青青,与昔盛今衰、仙人已去的黄鹤楼形成鲜明对比。

3.学法指导三:划出标明能作者情感的词语,并体会作者情感。

明确:已、空余、空、何处、愁。诗人写黄鹤仙人乘黄鹤远去,千百年来只剩下黄鹤孤,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白云自卷自舒,汉阳的春树再历历分明、鹦鹉洲的芳草再鲜美嫩绿、即使黄鹤楼春景再美,但再无仙人登临观赏了,将古代神话传说与眼前美景对比描写,突出昔盛今衰、岁月沧桑之慨,为结尾写自己思念故乡、内心孤独埋下伏笔。

4.学法指导四: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明确: 抒发了岁月不再、光阴荏苒、人世苍茫的感慨,思念故乡、精神落寞的思想感情。

(四)美读品味,赏析语言

合作探究:品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诗中的表达妙处。

预设:春日天清气朗,晴空万里,汉水北面的碧树历历可见,鹦鹉洲的芳草,茂盛青翠。“历历”写树木清楚分明,“萋萋”描绘芳草茂盛。这两句诗写伫立黄鹤楼纵目远眺所见美景,与前两联写黄鹤楼昔盛今衰、岁月沧桑及尾联写诗人日暮思乡形成鲜明对比,乐景衬哀,以倍增其哀,使诗人主观的愁思更强烈。

(五)主题概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故乡的情怀。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2.结合课后补白《关于律诗》,具体说说两首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cc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唐代是诗的时代。”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学习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崔颢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phi39boi7wp9920czo7b3ef97x1a00zy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