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和( 意志过程 )三个方面。
2.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 )。他于( 1903年出版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3.学习律包括( 准备率)练习率 )、(效果率 )。
4.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 综合 )与(评价 )
5.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顿悟 )而不是试误。 7.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学习论)
8.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
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榜样有三种形式,即(活的榜样、(符号榜样)和(诫例性榜样
1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子过程。
11.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12.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 )和(图式 )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 生成式 )和( 生产式系统 )来表征。
13. 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 )、(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与(操作的熟练 )四个阶段。
14.官能像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加强的。这是(形式训练说 )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15.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共同要素)。这是( 共同要素说 )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16.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个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这是( 经验类化说 )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17.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 这是( 关系转换说 )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18.“水下击靶”实验是(经验类化说 )迁移理论的经典实验。
19.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1926年提出了创造过程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 )、(孕育阶段 )、( 明朗阶段 )和( 证实阶段 )。
2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是:(问题情境性 )、( 目标指向性 )、(操作序列性 )和(认知操作性 )。
21.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 发现问题, )、( 明确问题)、(提出假设 )和( 检验假设 )四个阶段。
2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 )和( 启发式策略 ) 23.问题、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的来源:(好奇心 )和(怀疑精神 )。 24.动机是在(需要 )的基础上产生的。
25..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和(附属内驱力 )。 26..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 力求成功的动机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 27.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 力求成功者 )的积极性的。 28.韦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稳定性 )、(内外在性 )、( 可控性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 能力高低 )、( 努力程序 )、(任务难度 )、(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 外界环境 )等。
29.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的:即( 强化 )和( 期待 )。
30.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 结果期待 )和( 效能期待 )。
31.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由(自我认识 )、( 自我体检 )和(自我调控 )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 32.( 自我意识 )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33.弗里德曼等人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出现时因为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行为的(内驱力 )。
34.心理学家认为从众有两个基本的因素:( 信息压力 )和( 规范压力 )。 35.根据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可以将班集体分为(简单聚合型 )、(一般型 )和( 成熟型 )三种类型。
36.品德是由(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 道德意志 )和(道德行为 )有机构成的。
37.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 自律 )和(他律 )。这两种水平是根据两个参照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是(尊重准则 )和(社会公正感 )。
38.( 科尔伯格 )采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两难问题做出判断。
39.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生物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事件因素 )和(自身因素 )几个方面。
40.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有:(保密原则 )、(信赖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和( 时间限定原则 )。
41.教师的威信大致包含(思想威信 )、( 学识威信 )、( 品德威信 )和( 情感威信 )四个方面的内容。
42.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 )、( 分化定型阶段 )、(突破阶段 )和( 成熟阶段 )。
二、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P2) 2.学生学习(P39) 3.意义学习(P47) 4.观察学习(P51) 5.陈述性知识(P66) 6.程序性知识(P66) 7.策略性知识(P80) 8.运动技能(P88)
9.高原期(P94) 10.学习迁移(P96) 11.共同要素说(P103) 12..问题解决(P118) 13.创造力(P120) 14.目标递归策略(P133) 15.定势(P135) 16.功能固着(P136) 17.学习动机(P153) 18.自我效能感(P168) 19.自我意识(P185) 20.自我教育(P191) 21.社会助长(P201) 22.社会惰化(P202) 23.群体极化(P202) 24.从众(P203) 25.品德(P218) 26.心理健康(P251) 27.教学设计(P281) 28.最近发展区(P286) 29.提供教学支架(P286) 30.教学评价(P294)
三、单项选择题
1. 强调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的学派(理论)是( )。(A. 联结派 B. 认知派 C. 人本主义
P13) D. 信息加工心理学
2.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的学派(理论)是( )。(P13) A. 联结派 B. 认知派 C. 人本主义 D. 信息加工心理学
3.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的学派(理论)是( )。(P12) A. 联结派 B. 认知派 C. 人本主义 D. 信息加工心理学
4.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的学派(理论)是( )。(P13) A. 联结派 B. 认知派 C. 人本主义 D. 信息加工心理学
5.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P21)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观察法
6.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叫做( )。(P22)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