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

点燃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

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

-可编辑修改-

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S + O2 SO2 点燃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点燃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实验前须在集气瓶里加点水(吸收五氧化二

磷和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4、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 + O2 2MgO 点燃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点燃 Fe3O4

-可编辑修改-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点燃 (1)一氧化碳的燃烧:2CO + O2 2CO2

点燃 (2)甲烷的燃烧:CH4 +2O2 CO2 + 2H2O

点燃 (3)酒精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 + 3H2O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但不发光。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三、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 E (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降温加压 空 气

液态空气 液态氧 沸点较高(—183℃)

蒸发 氮气 沸点低(—196℃),先蒸发出来

装入天蓝色钢瓶中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2H2O+ O2 ↑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不变)、一改变(反应速率改变) ③、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在最后面)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可编辑修改-

②导管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③气密性检查:a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b导管伸如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水中的导气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方程式:2KClO3

MnO2 △ 2KCl + 3O2 ↑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方程式:2KMnO4 K2MnO4 + MnO2 + O2↑ B、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 (在最后面)

C、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D、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E、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F、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伸入试管的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发生爆炸,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导管稍伸入瓶口即可,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可编辑修改-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可编辑修改-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krw5apa98xzko02xoc4ddq3430ci00y9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