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 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效状态。 3.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4.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 5. 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6. 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7. 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8. 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 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0. 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 公共产品的存在 B.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 自然垄断 D. 社会分配不公 2. 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 面包 B. 饮用水 C. 衣服 D. 二恶英化合物 3. 公共产品的集体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______,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不尽相同。 A. 全体偏好 B. 个人偏好 C. 社会福利 D. 个人福利 4. 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 社会效益 C. 社会成本 D. 社会成本和效益 5. ______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A. 单峰偏好 B. 多峰偏好 C. 无峰偏好 D. 中间投票者 6. 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______。
A. 国防支出 B. 教育支出 C. 债务利息支出 D. 科学文化支出 7. 哪个是属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______。
A. 选举代表参与 B. 公民直接参与
C. 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 D. 不需要中介和代表 。______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 8.
A. 债务利息支出 B. 科学文化支出
C. 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 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9. 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 社会养老保险 B. 社会失业保险 C. 社会医疗保险 D. 工伤保险 10. 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的有______。
A. 遗产税 B. 消费税 C. 筵席税 D. 土地税
三、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1. 下面表述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是________。
A. 在所有人的境况都不变差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B. 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C. 只有以一部分人境况变差为代价才能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D. 用绝大多数穷人的境况变好来补偿极少数富人的境况变好 2.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哪些特征_______。
A. 消费的竞争性 B. 消费的非竞争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消费的非排他性 E. 效用的可分割性
3. 现代财政学覆盖面非常广,涉及到________等所领域的知识,是一们交叉学科。 A. 经济学 B. 政治学 C. 公共管理学 D. 法学 4. 下面哪些行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_________。
A. 供水、供电 B. 管道煤气 C. 下水道 D. 有线电话 E.服装连锁店
5.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的三要素是:________。
A.个人主义 B.经济人假设 C.政治民主制 D.交易政治 6. 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有很多解释,主要的观点有____。 A. 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B. 时间形态模型 C. 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公共选择学派的支出增长模型 E.非均衡增长模型 7. 一般说来,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的选优标准主要有____。 A. 净现值法 B. 成本效益比率法
C. 内部收益率法 D. 总收益现值法 8. 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_____。
A. 产权明晰 B. 价格接受者 C. 产品同质
D. 完全信息 E. 自由进退 9. 科技三项费用的内容包括_______。
A.新产品试制费 B.新产品推销费 C.中间产品实验费 D.产品鉴定费 E.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10.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________。
A.课税范围 B.税率大小 C反应期间 D.税种属性 E.市场结构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寻租活动直接同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范围和区域有关,同公营部分的相对规模有关。换 ) (言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范围越广,那么寻租的可能性和规模也相应增加。.
2. 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认为,相对于私人部门来说,公共部门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非累进部
门。 ( )
3.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形式,具有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四个基本特征。 ( )
4. 在现实中,完全的、绝对的单一税制几乎从来没有存在过。( )
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是由政府计划机制来承担的,其中财政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
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是市场自发运行的产物,市场本身无力解决。 ( )
7. 由于免费搭车的问题难以解决,而公共物品或劳务又不可或缺,因此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问题。( )
8. 当正外部性出现时,商品的价格会大于该商品的边际社会收益。( )
9. 即使是经济效益不太好的项目或方案,如果其社会效益很好,也可能被选为优者。() 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难税收转嫁;反之,容易转嫁( )10.
分,共15分)3五、名词解释(每题
1. 单峰偏好定理 利益集团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3. 购买性支出4. 税负转嫁5.
分,共40分)8六、简答题(每题
简述公共财政与公共经济的关系。1. 为什么社会公平问题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解决?2. 3. 教育有效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 试比较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两种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4.
简述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内容。 5.
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答案
一、填空
1. 私人部门经济、公共部门经济 2. 公共产品
3. 偏好显示问题、偏好加总问题 4. 横向、纵向
5. 中间投票人或中位选民 6. 国内生产总值(GDP) 7. 公共性(公共产品的特征) 8. 明补、暗补
9. 征税对象、比例、定额、累进 10.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 二、单选
1、 B 2、 D 3、B 4、D 5、B 6、 C 7、A 8、B 9、A 10、C 三、多选
1、AC 2、B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D 6、A B C D E 7、A B C 8、A B C D E 9、A C E 10、A C D E 四、判断
1、答案:√ 2、答案:ⅹ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ⅹ 9、答案:√ 10、答案:ⅹ
五、名词解释
1.单峰偏好定理:如果所有人都是单峰偏好,在多数同意规则下一定能产生唯一的均衡解,而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2.利益集团:所谓利益集团指的是具有共同利益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3.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所谓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指的是根据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政策目标的项目,详列各项目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方法。
4.购买性支出:所谓购买性支出,指的是政府为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P89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P112
5.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理解其涵义包括:
(1)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和承担主体。 (2)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
(3)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纳税人与负税人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 六、简答题
1.在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与公共经济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关系:(第一章的ppt)
(1)公共经济活动并不等于政府活动。除了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之外,公共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进行的活动也都是公共活动,也都具有公共经济的性质。而公共 财政的活动只限于政府进行的活动。.
(2)公共财政是公共经济的中心内容。公共经济的主要活动依靠政府提供财力。这就是通过政府的投资支出,形成政府附属机构或公共企业,或通过政府对私人企业和非营利性慈善机构等的补助或税收优惠等,来提供公共服务。换言之,通过政府收支去推动整个公共部门的活动,完成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于是,人们对于公共经济实践活动的分析、把握和考察,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围绕政府收支活动展开的。
人们常把“财政学”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3)政府活动具有强制性。政府活动是公共经济的基本内容。由于公共活动基本上是无法索取相应的市场回报的,大部分的公共活动人们难以自愿参加,由此而产生的“免费搭车”和“囚犯困境”等问题,只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方式才能克服。因此,公共财政活动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活动,则以人们的自愿性为基础,并不具有强制性。
2.为什么社会公平问题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解决?
答:社会公平问题是市场失效的表现,所以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解决。
社会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必然出现的结果。但这种状态本身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市场低效或无效配置资源的产物。它是由市场要素禀赋分配通过市场机制而产 生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加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公认的市场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是市场失效的一种重要表现。
市场内在的分配机制是按照等价交换、公平自愿的原则进行的,但结果却导致了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问题是市场分配自身产生的弊端,完全按照市场方式(等价交换、公平自愿原则)是无法解决的,私人自发组织的社会自愿再调节公平,一般以自愿捐献和无偿援助的方式进行,具有应急、零散、小规模的特点,能够实现的收入转移数量相当有限,所以根本无法解决持续的、普遍的、大规模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它们对公平分配虽然可以起到局部的“涓滴和泉涌”效应,对缓解两极分化,促进分配公平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全局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无力扭转贫富差距的大局,也无法解决公平分配问题。于是客观上就要求依靠外部力量,以非市
场的方式——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这样就产生了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通过财政手段的直接再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3.教育有效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P124
答: 教育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不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市场供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教育有效提供的条件是教育所获得的总边际收益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之和。
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提供,应采取混合供应方式,即政府预算供应与私人市场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完全由私人或政府全额负担资金供给的方式都不能实现最优经济效率,而政府预算供应加私人收费或私人收费加政府补助的方式都是可行的,政府介入教育可以考虑市场机制的运用,公办教育可以适当收费,死板教育政府应给予一定补助。政府教育供应之政策导向:因基础教育的公共性较强而市场化程度较低。所以教育经费应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拨款的大部分都应用于保证基础教育的需要;而高等教育的公共性较弱些而市场化程度较高些。所以高等教育一般不是政府教育投入的重点,政府应通过控制甚至降低高等教育拨款促使高校寻求更多的其他经费来源,在充分市场化得基础上,政府依据财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尤其是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4.试比较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两种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或者在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完全基金制是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答: 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完全基金制的特点是:使投保人在职时积累资金,退休后按月领取保险金,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业、时的工资和缴费水平直接相关,可以激发投保人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保障。但这种方式要求有稳定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基金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兑现保障承诺。否则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风险较大。这种方式不具有代际之间的再分配功能。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员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完全依靠当前的收入去支付现在的支出,以支定收,基金没有结余,从而避免了完全基金制下基金遭受通货膨胀而贬值的风险,也能够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由于现收现付制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因此,具有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但这种模式在经济不景气、人口出现老龄化、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资金难以平衡的问题。
5.简述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内容。P177
答:最优税收理论是税收原则在实际税制设计的规范运用,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应该如何设计税制以便在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中选择一个体现二者恰当平衡的最优组合。由于现实中税制设计主要是围绕着直接税和间接税展开,并且税基的选择主要是在所得和消费之间进行,所以最优税制理论也主要以商品税和所得税的设计为中心,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最优商品课税理论、最优所得课税理论以及反映二者组合的最优税收结构理论。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迄今为止,从最优税收理论到实际税制设计之间尚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理论的进步和完善,这种距离正在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