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⑨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⑩《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

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对“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落笔点题,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B.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C.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D.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对第②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该句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B.“不是……而是……”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该句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C.“不是……而是……”是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该句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D.“不是……而是……”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该句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第③段说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下列对“桃园三结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 诸葛亮 关羽 B.刘备 关羽 张飞 C.刘备 关云长 吕布 D.关羽 张飞 诸葛亮

(4)根据全文文意归纳整理,下列哪项是作者都喜欢读的作品( )

A.《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满江红》 B.《茶花女逸事》、《红楼梦》、国文教科书、《精忠说岳》、《声声慢》 C.《红楼梦》、国文教科书、《声声慢》、《茶花女逸事》、《满江红》 D.《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 【答案】 (1)D

(2)A (3)B (4)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第二段话,“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该句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作者都喜欢读的作品是:《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

【点评】(1)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2)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4)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文段,回答1-4题。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作者:张玉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________→中年男子偷吃→________ →掏钱资助→________ →母亲欣慰。

(2)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E.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

【答案】 (1)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

;中年男子诉说(遭遇)

;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

(2)①与文章开头“想坐一读火车”“执意要陆怠陪她一起坐火车”照应,有首尾呼应之妙,②最后点明母亲坐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画龙点睛,篇末揭示小说的主旨;③突出文章的主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④塑造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巧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②想帮男子卖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动人之心,同情心(写爱心也可);③结清拖欠工钱打发红包表现能蟠然醒悟,知错就改,有良知;④有了火车上的一段经历遭遇后才结清拖欠工钱说明陆总也曾经是个不守诚信的人。

(4)A,D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人物,地点,时间及事件的完整性。 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根据该题分数,应该答出四点。首先从结构上,前后照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iup67pub8jj329nz0t2wkqq4mj6h00m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