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京工程学院校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京工程学院校徽

导读:本文是关于南京工程学院校徽,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原隶属于国家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6多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亿多元。全日制在校生2.5万多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近200人。

历史沿革 机专历史 机专历史沿革

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1933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 1949年,该校解放后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

1950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更名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由上海迁往南京;

1953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在机械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迁出组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理;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升格,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开校

同济附设机师科(1915~1933)

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1933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其全称是“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该校设机械、土木两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4年,其培养目标是机械和土木中级技术人员,面向全国招生。同济高工第一任校长为梁鋆,先后担任校长的还有唐英、祝元青、胡兆瑛、朱振德。 同济高工时期(1933~1953)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1932年,当时正逢“一·二八”事变,位于江浦的劳动大学校区被日寇炸毁,劳大停办,将其全部房屋、设备及校区附近的房地产划归同济大学接收并令创办高级职业学校。当时学校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暂设机械、土木两科。

1933年8月招考新生,原定机械、土木两科各招50人。后因考生多,成绩好,学校不忍舍弃优秀生源,最后实收新生机械科54名,土木科50名。

1935年5月,教育部将学制增加一年,四年毕业,将校名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为“同济高工”。全国解放后,1950年该校改由工业部领导,正式命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同济高工自1933年创办至解放后脱离同济大学体系,1951年迁至南京止,可分为四个时期叙述:江湾时期;抗战迁校时期;迁回上海时期;迁南京时期。 迁址江湾

当时校址在上海江湾火车站劳动大学工学院原址。学生人数:1933年招收104人,1934、1935、1936年每年秋季各科招50人。四年中专兼职教师主要有唐英、薛祉镐、项经芳、陈一荻(女,德国)等博士3人、教授10人。据《同济大学史》记载:“高级教师及教员由留德的同济毕业生担任,他们专心致志教学,教学质量较高。高职所用的讲义(唐英、薛祉镐、王寿宝等主编)有些全国职校教科书的蓝本。”有些用的则是德国技术学校的德文原本,参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考手册也是德文原本。 抗战迁校

抗战期间,同济高工随同济大学六次迁校,越过千山万水,行程几千里,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坚持在离乱中开展教学工作,有的人还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迁回上海

抗战胜利后,同济高工迁回上海新市区江湾魏德迈路(现为邯郸路)370号,全校学生在200人左右。这一时期正是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三 年,高工学生汇合于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中进行奋勇斗争。1949年上海解放后,同济高工改属华东工业部领导,正式定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校长是朱振德。

1950年12月,同济高工与同济大学分开,隶属于华东工业部领导。同时调整学校组织机构,设教务、辅导、总务三处,人事、财务两室,机械、土木两个专业科和实习工厂。华东工业部任命朱振德教授继任校长,蒋式良任机械科主任,胡璘任土木科主任,吴忠道任实习工厂厂长。为了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和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2] 迁回南京

1951年7月学校迁至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办学,1951年9月1日,华东大区撤销,同济高工直属国家机械工业部领导。1953年7月在院校调整中被分建成两所学校:以机械科为基础建立了南京机械制造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建立了南京建筑工程学校。上述两校1955年的毕业生仍持同济高工毕业证书。1954年,南京机器工业学校改名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新建位于童家山1号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落成。此后南京童家山1号(现为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宿舍)一直是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校址。同济高工自1933年开始创建至1953年摘牌脱离同济体系为止,经历了20年,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同济高工学生不忘自己是同济人,仍缅怀和留恋着自己的母校,每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时都踊跃参加。2002年汇编了一本《同济大学附属高级工业学校校友通讯集》,并呈母校存档。百年校庆时许多同济高工毕业生返校同贺为母校庆贺。

同济高工从1915年筹备至1953年的35年间(其中1930—1932年未招生),土木与机械两个专业共计毕业学生为1132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非常欢迎。如1949年毕业的学生由纺织厂、兵工署、资源委员会所属工厂、空军司令部等处争相录用,有时甚至数厂争用一人。这在当时相对一般学校“毕业即失业”的社会中,是不多见的。同济高工毕业的学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时能“学其所用”,毕业后复能“用其所学”,同济高工许多学生岗位成才的事绩,不仅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肯定,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济高工办学方向的正确。[2]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51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由上海市迁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南京工程学院校徽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南京工程学院校徽导读:本文是关于南京工程学院校徽,希望能帮助到您!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a6d5mjc96et871df8g8njyy26yjv018l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