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罢了。我有幸在您身边获得您的垂爱,到今天也将有一年了。实在不知道我的这些话可不可以被采纳,但我所做的这件事却是合于卑陋者侍奉有德之人,竭尽诚心的做法的。
您与主管贡士选拔的官员相知确实很深厚。他们的职责在于选得人才,您的心愿在于推荐贤士,如果得到合适的人而推荐给他们,这就是所说的两方面都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必定会顺势而从的。您对人的了解也是很多的。孔子的话说:“推举你所了解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了解的人,也是可以和您说的了。
过去陆贽宰相主管贡士选拔,考核文章非常细致,我当时也有幸在选中者的行列中,却不知道陆贽选人得当。那以后一两年所参考选中的人,都是显赫有声望的,推究其间的原因,也是由于补阙梁肃、郎中王础协助他们的。梁肃推举八个人,没有一个失误的,其余的人就都是王础参与谋划的。陆贽宰相考核文章非常细致,对待梁肃与王础如此地不猜疑,梁肃与王础推举人才如此得当,到今天人们都以此为美谈。从此之后,主管拔贡的官员不能够相信他人的举荐,他人的举荐也没有值得相信的,因此默默无闻。而今您与管理贡士选拔的官员有相互信任的基础、谋划行事的做法,应好好珍惜,切不可失去。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起① 李商隐
想像咸池②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晓日 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当幕僚,郁郁不得志。②咸池:古代神话中日浴之处。③日观:泰山东南山顶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10. 简要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11. 两首诗中借“日”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案】10. 采用虚实结合手法,首句虚写,借助想像,描画初起之日在咸池沐浴、闪耀发光的情景;次句实写诗人自己,五更之时听闻钟声,更加对太阳何时升起牵肠挂肚,期盼之情急切。流露了对日光遥不可得而又渴望获得的复杂心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11. 李诗托物寄情,前二句写日出之前对日光的期待,后二句抒发久在偏远之地、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怨苦;韩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日出之时、霞光照射、水天相映的壮丽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 ,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想象那初起之日在咸池沐浴、闪耀发光。五更之时听闻钟声,更加对太阳何时升起牵肠挂肚。上一句是诗人想象太阳升起前在咸池沐浴的情景,是虚写。下一句写诗人听到五更的钟声,更加对太阳何时升起牵肠挂肚,是实写。这两句一虚一实,流露了对日光遥不可得而又渴望获得的复杂心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时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或者说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设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两首诗中借‘日’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及其所写的内容,就能把握其感情不同。《初起》,是一首咏物诗。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意境奇特。次句转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转,急盼日出。“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三句,“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末句“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
③
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晓日》,前两句通过“霞光”“江水”“天际”这几个意向描摹日出之时,天边霞光映入水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日出之时、霞光照射、水天相映的壮丽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 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朱柏庐《治家格言》) (6)贫而无怨难,____________。(《论语》)
(7)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8)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1). 又重之以修能 (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 不霁何虹 (4). 术业有专攻 (5). 毋(勿)临渴而掘井 (6). 富而无骄易 (7). 百废具兴 (8).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修、清、霁、攻、掘、骄、具、衡、作。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 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 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 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 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蚯蚓们
台静农
虹霓县的人民,今年真不幸,十来年没有遇见的荒年,他们竟碰着了。
李小平常很老实,这时候偏胆大起来。他居然向他的主人讨借贷;幸而他的主人待人厚道,仅仅向李小骂了几句:“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李小听了以后,不禁有些怕了,终于哑口无言地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
到这当儿,大家都不得已各人想各人的法子。自然是往别处逃荒的多。李小于是也免不了想走这一条路,但没想到,他的老婆竟不愿去。分明是缺了吃的,他的老婆偏说他有钱不拿出来,有时还骂他没有本事。闹得三番五次,终于依了他的表舅母的调停,让伊改嫁。
成事就在第二天。在头一天的晚间,他约了范五明天一同去,帮他将钱拿回来。
他坐在柳树根下,嘴里衔着旱烟袋,烟头闪灼的发光。他看今年八月十二的月光特别明亮,但是今年中秋节,却是冷清清的;要是年头好,大家都忙着结账送礼。他想到去年的这时候,他正忙着碾谷子,那时碾了两斗米,往镇上卖了,买了些牛肉、猪肉、月饼,还给小孩缝了一件夹衣。大家都痛快地过着中秋节。谁也没有想到,今年是这样的结局。
现在是作恶梦罢?要不是梦,为什么是这样离奇呢?眼看妻子小孩,马上要遗弃他,要向一个陌生的人欢笑去,他的目光昏瞆了,他看见他的茅屋,他所插的柳树,与那凶恶的稻草堆,都一起向他轻藐地笑,好像它们都在同声地说:“天下竟有这样卑怯无用的男子!”
他站起来狂放地在稻场上走来走去,安然卧在一旁的小黑狗,这时候居然向他汪汪地叫起来,于是使他更忿怒了,恶运来了,狗也不认主人了。他举起了脚,吃力地向狗踢去。
他仍旧坐在地上,微微叹息,将烟头向着树根磕灰;重新安了烟,搓了火不停止地吸。他的满腔忿恨,渐渐随着青烟消逝,心情也渐渐随着平静了。他认识了命运,命运的责罚,不在死后,却在人世;不在有钱的田主身上,却在最忠实的穷人。最苦楚的,命运不似豺狼,可以即刻将你吞咽下去;而命运却像毒蛇,它缠着你慢慢喝你的血!现在这命运忽然降临在他的身上,他不反抗,他知道,反抗是毫无用的。他预备了忍受,忍受着,终有尽止的日子。
于是他回到他的茅屋里,这时候他的妻在床沿哄小孩,他便轻轻地到床里头和衣躺下。少顷,他看见月光之下的伊的影子,在那里颤动,原来伊是在啜泣。于是他也忍不住哭了。
月渐渐西沉,远处的晨鸡叫起了。
在一间矮的朴陋的客厅里,吴官人站起来向主人说: “那么,将字写了罢?”
张朗翁写好字据后说:“好罢,我来念给大家听听:立卖人李小今因年岁歉收,无钱使用,情愿将女人出卖于赵一贵名下为妻??张朗翁代笔。要是没有什么,那就教本夫画押。”
李小听了不作声跑到桌子前面,拿了笔画了一个粗大的十字。
“我看,要是没有什么意见,那就可以交钱,交了钱,吃了饭,俺们还要闹新娘子啦!” “是了,是了。”主人一面答一面往后屋里跑。
李小这时候孤独地坐在一个小椅上.觉得四面的人都向他冷笑,虽然侧身在大众里,但是一种可怕、阴森抓住了他。
当他同范五走出的时候,主人的门口挂着一对红灯,已经辉煌地点起了。 走过半里路的光景,便隐隐地听着鞭炮声,这声音深深地刺透了他的心。
(选自《地之子》,有删改)
13.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李小卖妻前夜复杂的心理活动,试作概括分析。 14. 小说结尾部分写“四面的人”主要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造成李小悲剧的原因。
16. 小说以“蚯蚓们”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13. ①对妻子薄情的埋怨;②对因荒年而无奈卖妻的忧伤,诚挚的自怨自责;③对妻儿和往昔生活的依恋;④面对残酷命运的怨恨(对外物的莫名迁怒)和无奈妥协。
14. ①通过描写“四面的人”和李小的感觉,使李小羞愤难当、孤独无奈的形象更为突出;②“四面的人”的冷漠无情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世态炎凉,深化了小说的内涵和主旨。
15. ①天灾荒年;②田主们不同意讨借贷(剥削压制);③世人的冷漠无情;④李小等反抗的不坚定不彻底和劣根的妥协性。
16. ①小说中的底层人都如蚯蚓般默默地在乡村泥土里辛勤劳作,他们既从乡村泥土中获取自己生存的基本需要(生存之需),又在乡村泥土中挣扎度日,煎熬自己的灰色人生(生存之态)。②默默耕耘的“蚯蚓们”偶尔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摆脱蚯蚓般的生活,即被主人和环境逼回原形,只能做一条“沉默的蚯蚓”(现实所逼,沉默无声)。③以《蚯蚓们》为题流露了作者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剥削压制底层农民的主子们以及无情现实的痛诉。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李小卖妻前夜复杂的心理活动,试作概括分析。”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把握人物心理活动能力。解本题,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读文章,可以从文中圈出“他的老婆偏说他有钱不拿出来,有时还骂他没有本事。闹得三番五次,终于依了他的表舅母的调停,让伊改嫁”“眼看妻子小孩,马上要遗弃他,要向一个陌生的人欢笑去”“他看见他的茅屋,他所插的柳树,与那凶恶的稻草堆,都一起向他轻藐地笑,好像它们都在同声地说:‘天下竟有这样卑怯无用的男子!’”“今年中秋节,却是冷清清的;要是年头好,大家都忙着结账送礼”“他想到去年的这时候,他正忙着碾谷子,那时碾了两斗米,往镇上卖了,买了些牛肉、猪肉、月饼,还给小孩缝了一件夹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