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详解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解析】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解析】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 道德情感不深 B. 道德意志不强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自律不够 【解析】C。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说明是有道德情感的,只是道德认识不足,无法全面衡量。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 B. 1986年 C. 2000年 D. 2006年
【解析】B。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1986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解析】B。运动员成功以后还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说明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解析】D。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非参与性观察。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B。如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使中毒者立即撤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和氧气。 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解析】D。感觉对比是指某一感受器由于不同的刺激背景而引起感受性程度变化的现象。用不同颜色区分相异的部分,就是利用了感觉对比的规律。
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解析】B。双避式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解析】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11、儿童道德是从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解析】B。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解析】D。冥想放松疗法就是通过冥想,让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这是属于精神分析疗法的一种。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 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解析】A。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B。因材施教原则强调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题干中的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正是因材施教原则。
15、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解析】D。“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这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属于情感性目标。 1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 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解析】B。纵向组织又称垂直组织、序列组织,是指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关注的是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题干中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组织不同课程内容,是属于横向组织。 1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A.教材 B. 教案 C. 教参 D.教科书
【解析】A。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又分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
因此题干中所说的均属于教材。
18、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 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解析】C。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
19、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A. 绝对评价 B. 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解析】D。个体差异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2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解析】C。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考点】知觉的特性。 【答案要点】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2、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考点】学校成立的条件。 【答案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考点】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要点】
1.学生为本: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则、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师德为先。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因材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 3.能力为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4.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要不断反思学习完善和充实自己。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24、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
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 【考点】理想教育。 【答案要点】
(1)理想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长和社会的责任。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现在依然是脑力劳动者地位更高,而想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必须高学历,低学历的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因此大家为了谋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得不考大学。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看重的是升学率,能否考上大学成为了学校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作为家长来说,迫于社会的压力和学校的压力,也不得不让孩子走这个“独木桥”,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就成为了他们的唯一理想。 (2)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所具有的理想的现实性和丰富性。当我们发现了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想,要在这个理想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要将考上大学向后延伸,也要增加理想的丰富性。
第二,帮助儿童理解理想对人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与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的理想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第三,要结合传统与现实,对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使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列举一些革命先烈的理想内容,树立崇高理想。
总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遵循德育规律,按照德育原则,选择适合的德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多元化的理想。 25、材料: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 (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 【考点】教学情境创设。 【答案要点】
(1)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材料中的孙老师采用了运用故事和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将数学题目与学生熟悉和盼望的六一儿童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之中。这种做法是值得推崇的。
(2)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动驾驭教材;
第三、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法加工,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师生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己编制教材。
第四、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
第五、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六、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第七、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