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导体的电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6课时 导体的电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教材中的探究方案二,通过理论探究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后,再用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解决了实际教学中找不到“材料不同,粗细相同的导线”的困难.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这是新教材从必修开始就做的努力,第二个方案中的逻辑分析则表明科学探究并不仅局限于做实验.探究过程及对电阻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 课标解读

1. 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 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进行有关计算.

3. 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导学过程

问题法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结合已有知识理论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电阻定律→电阻率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巩固训练. 温故知新

1. 对电阻的测量:可以通过测出电阻两端电压和电阻中的电流,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就是电阻,这种方法称为伏安法.

2. 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新知梳理

1. 探究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的定量关系 (1)探究方案一(实验法)

①控制变量法: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中,保持其中________不变,探究第三个因素和电阻的关系.

②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________,与横截面积成________,还与材料有关. (2)探究方案二(逻辑推理法)

①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________. ②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________.

③根据以上两结论,写出R=ρl

S

,ρ是与l、S无关的常量,表示________,猜想ρ与材料有关.④验证:选择不同________的导体,测出R、l、S,算出上式中的比例系数ρ,可以看出导体电阻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2. 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________,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________,还与构成导体的材料ρ有关.

(2)公式:________.

(3)电阻率:上式中的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________的物理量,在l、S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R________,ρ的单位是________.

(4)电阻率与材料的关系:

①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②纯金属的电阻率________,合金的电阻率________.

③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电阻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④有些合金的电阻率________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小试身手

1. 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横截面积为S,设温度不变,在下列情况下其电阻值不变是( )

A. 当l不变,S增大一倍时 B. 当l和S都缩为原来的1

2

倍时

C. 当S不变,l增大一倍时 D. 当l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2. 关于电阻率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 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也一定大

C. 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由材料本身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3.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横截面的直径是d,电阻是R,把它拉成直径是d

10

的均匀铜丝后,它们的电阻变为多大? 探究讨论

公式R=UI与R=ρl

S都可以计算导体的电阻,两式有何区别?

公式R=U

I

是导体电阻的定义式,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电阻的计算和测量的方法,但导体的电阻R与两端电压U及电流I无关,是由导体本身决定的.R=ρl

S指出了电阻R的决定关系,导体的

电阻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及导体的横截面积. 讲练大课堂

一、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材料有关.

R=ρl

S

为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式,表明导体电阻由导体本身因素(电阻率ρ、长度l、横截面积

S)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由此要更加明确电阻的定义式R=U

I

与U、I无关这一点.使我们对比值

定义法确定物理量有了更好更深刻的认识.

例1 把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分别接在两个电路中.甲电阻丝长为l,直径为d;乙电阻丝长为2l,直径为2d.要使两电阻丝消耗的功率相等,加在两电阻丝上的电压比应满足( )

A. U甲U=1 B. U甲=2

乙U乙2 C. U甲U=2 D. U甲=2 乙U乙

点拨 本题是电功率、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的综合运用,但不考虑温度影响时用电器的电阻是不变的. 反馈平台

1. 如图所示,分别把一个长方体铜柱的ab端、cd端、ef端接入电路时,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各是多大.(设电阻率为ρ铜)

二、电阻率

1. 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2. 计算:由R=ρlS得ρ=RS

l

,可见,只要知道导体的电阻R,横截面积S,长度l,即可求出制

作所用材料的电阻率.ρ=RS

l

是实验测定电阻率的依据.

3. 电阻率与温度有关,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还有些材料的电阻率不受温度影响可制作标准电阻;还有些材料,当降到一定温度时,其电阻率会变成零这是超导现象.

例2一圈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如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

点拨 由于电压恒定,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导线AB和AC段的电阻比,再根据电阻定律算出长度比,即得剪去的导线长度. 反馈平台

2. 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所以可以利用铂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制成铂电阻温度计,下图的I-U图象中能表示金属铂电阻情况的图象是( )

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使用

1. 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

2. 构造:如图甲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AB是一根金属杆,其电阻可视为零.CD是电阻率较大、长度较长的电阻丝,P是滑片,线圈每匝之间是彼此绝缘的,变阻器上有两条发光的“线”,是绝缘漆被刮掉的部分,能将AB杆与电阻丝连通.若将CD直接接入电路中,电阻是整个电阻丝的电阻,是一个定值,滑动变阻器就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3. 连接方法:要使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时,正确的连接方法是接A与D或B与C或A与C或B与D,即“一上一下”.如接A与D,如图乙所示,连入电路的电阻就是DP部分,当将P滑向C端时,电阻变大.

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分压作用时,要将CD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或B与负载相连后与PC或PD部分并联,如图丙所示,滑动P到不同位置,负载Rx与不同长度、不同阻值的电阻器并联,得到不同的电压. 例3如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A. A和B B. A和C C. B和C D. B和D

点拨 此题关键要弄清滑动P时,接入电路的电阻线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反馈平台

3. 如图所示是插头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箱的铜塞拔出的越多,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 B. 电阻箱连入电路时应拔出一些铜塞,以免造成短路 C. 此电阻箱能得到的最大阻值为10 Ω

D. 要想使电阻箱的电阻为8 Ω,应拔出的铜塞是3和5

误区警示

电阻率、电阻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不能混淆.电阻率的大小由导体和温度决定,跟导体长

度l和横截面积S无关,不能根据ρ=RS

l

,错误地认为电阻率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跟导体

长度l成反比.

【例】 关于电阻率的正确说法是( ) A. 电阻率ρ与导体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 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 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D. 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

错解 AC.对电阻和电阻率不加区分.

剖析 电阻率由构成导体的材料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电阻与电阻率、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正解 B

同步测试

【基础巩固 轻松过关】

1. 关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 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C.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

D.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电阻率仅与导体的材料特性有关

2. 有一灯泡标有“220 V 100 W”,关于其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为零时,电阻为零,电阻率为零 B. 电压为220 V时,电阻为484 Ω

C. 电压为零或220 V时,电阻均为484 Ω

D. 若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其电阻增大,电阻率减小

3. 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时,最大阻值为R,则最小阻值为( )

c2c2a2

A. a2R B. abR C. bc

R D. R 4. 如图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阻板a、b、c、d、ab边为L1,ad边为L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R12∶R34等于( )

A. L1∶L2 B. L2∶L1 C. 1∶1 D. L21∶L2

22

5. 一根电阻丝长20 m,截面积为0.2 mm,两端加上15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 A,这根电阻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

【考题试练 锋芒初显】 6. (2010·烟台测试)小明家的电炉丝烧断后,小明把断处重新接上使用,与没烧坏前相比( )

烧开同样的水,用时一样长 B. 由Q=U2

A. R

t可知用时变短,因R变小

C. 由Q=I2

Rt可知用时变长,因R变小 D. 由Q=I2Rt可知用时变长,因R增大

7. 导体中的电流是这样产生的:当在一根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为n的均匀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导体中出现一个匀强电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e)受匀强电场的电场力作用而加速,同时由于与做无规则运动的阳离子碰撞而受到阻碍,这样边反复碰撞边向前移动,可以认为阻碍电子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移动的平均速率v成正比,即可以认为阻力大小为kv(k

为常数),当电子所受电场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时,导体中形成了恒定电流,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

A. kLe2kSkkLnS B. e2nL C.e2nLS D. enS 8. (2010·杭州测试)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所示,A、B是两片面积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1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一定的电压U=6 V,测出电流I=1μA,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9. (改编题)A、B两地相距40 km,从A到B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800 Ω,若在A、B之间的某处C两条线发生短路,为查明短路地点,在A处接上电源,测得A处两端电压为10 V,导线中电流为40 mA.求短路处距A多远?

10. (2010·济南测试)一卷粗细均匀的圆形铝线,电阻为2.9 Ω,质量为10.8 kg,求这卷铝线的

长度和半径.(已知铝的电阻率为ρ10-

1=2.9×8Ω·m,铝的密度ρ2=2.7×103 kg/m3)

第6课时 导体的电阻答案

温故知新1. (1) ①两个因素 ②正比 反比 (2) ①正比 ②反比 ③电阻率 ④材料 材料

2. (1)正比 反比(2)R=ρl

S

(3) 性质 越大Ω·m(4) ②小 大③增大 温度计 ④几乎不受温度

小试身手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10 000 R

例1解析 据电阻定律R=ρll4l2l2S得,R甲=ρ=ρ2;R乙=ρ=ρl

2.

π?d?2??2πdπ?2d?2??2πd由电功率公式P=U2

?U甲?2RR,又因为 PP甲U甲甲=乙,可得 ??

U乙??

=R乙=2,故U乙

=2.答案 C

反馈平台

1.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R=ρl

S可求解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当接入点不同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是不一样的.可得Rlmn

ab=ρ铜mn;Rcd=ρ铜ln;Ref=ρ铜lm. 例2解析 设整个导线AB的电阻为R1,其中AC段的电阻为R2,根据欧姆定律:U=I1R1=I2R2,

可得R20.55R25R==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段导线长:l2=R1l1=6×1 200

10.6m=1 000 m.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段的长度为x=l1-l2=200 m. 反馈平台2.答案 C

例3解析 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即连接BC端或BD

端.答案 CD

反馈平台3.答案 AB

同步测试

1.答案 CD 2.答案 B

3.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将横截面积最小,相距最远的对立面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由题意可知,

以b、c为邻边的横截面积最小,两个对立面相邻最远,电阻R=ρa

bc.将横截面积最大相距最近的对

立面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小,由题设可知,以a、b为邻边的横截面积最大,两个对立面相距最近,

电阻为R′=ρc

ab

,两式相比可知选项A正确.答案 A

4.解析 设厚度为d,由电阻定律:R=ρ·L1L2d,RL1234=ρ·2L1d

.所以R12∶R34=L21∶L2

2,D正确.答案 D 5.解析 由R=UI=ρLS

,代入数据即可.答案 5×10-

7

6.答案 B 7.答案 A

8.解析 电解液的电阻R=U

I,而间距d就是电流流过的长度,即导体长度.铂片面积是导体横截

面积,这样,由电阻定律R=ρl

S

即可计算出液体的电阻率.

由欧姆定律得R=UI=61×10-6Ω=6×106

Ω.由电阻定律R=ρlS

ρ=RS6×6-4

l=10×1×101×10-

2Ω·m=6×104Ω·m.答案 6.4×104 Ω·m 9.解析 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A、B两地相距l1=40 km,原输电线总长为2l1=80 km,电阻R1

=800 Ω,设短路处C距A端为lRU10

2,其间输电线总电阻为R2.则2=I=40×10-3

Ω=250 Ω.由电阻

定律R12l1R2R2=2l2,所以有l2=R1

l1=12.5 km.答案 12.5 km

10.解析 由R=ρlmVρ1S,体积V=ρ2,横截面积S=l,整理得R=ρ12l2

m,由此可解得l=632.5 m,再

由S=πr2得r=S=m=1.4×10-3 m.答案 632.5 m 1.4×10-

3ππlρ2

m

导体的电阻

第6课时导体的电阻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教材中的探究方案二,通过理论探究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后,再用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解决了实际教学中找不到“材料不同,粗细相同的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k0uz5hk0d68ub00wtu64vbt01gdv9005i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