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发现法”进行物理教学(1) '\\r\\n发现法又称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例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个古老的方法。但把它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具体的教学方法,则是由美国著名的 学家、 家J.S.布鲁纳倡导并命名的。他认为教学活动不仅是使学生通晓一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能力。从教学的角度说,是象传统教学那样现成地把这些成果通过讲解,让他们去记忆;还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则和规律来,从而获得新知识, 聪明才智呢?两者相比,后者不是更具有深远意义吗?!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 ,原有的物理教材明显过于刻板,缺少同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因而缺乏应用性和趣味性。现行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为了能使现代的中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适应以物 为基础的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新的物理教材减少了传统教材中陈旧性、 性的内容,增加了知识的应用性。广泛性和趣味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倘若我们在教学中继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疑无法发挥教材的优势,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很可能因此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失去兴趣或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在使用新教材后,我开始尝试将“发现法”引入我的物理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方法上,要求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这种发现是将发现过程从教学的角度加以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能沿着步步前进的学习途径,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应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和规律。如讲测量知识时,我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手长和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以建立长度的概念,井“发现”测量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最小刻度,刻度尺选择及误差等问题,发现问题后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分析测量过程中刻度尺选择是否适当,为什么每次测量结果不同,进而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在讲声音时,让他们通过橡皮筋和钢板尺的发声去“发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浮力的应用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使橡皮泥在水中漂浮起来,去“发现”增大浮力的方法。在拔河比赛中“发现”摩擦力,在爬山时理解斜面,在 工地认识简单机械……。 将知识溶入日常生活现象中,再从其中提炼出为“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调动了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掌握。 二、在内容上,以基本教材为内容的学习 发现学习的基本教材必须是经过精选,“提炼”的,能集中反映本学科的内容,而且必须准确,富于启发性,由于学生初学物理,准备知识尚未丰富,不是每一项知识和规律都能靠他们自己“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