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几点看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

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几点看法

现在的时代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足不出户而广知天下要闻,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体验不远万里相互交流的乐趣。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存在,导致了一些网络侵权案的发生,如2005年被称为国内“第一大网络侵权案”的湖北荆州市“龙腾传世”网络侵权案浮出水面,到2006年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与《无极》之间愈演愈烈的对峙,再到现在在网上公布并留传而引发的一系列“艳照门”事件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在给予了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民事主体的财产、精神等众多权益也随之受到来自网上形形色色的侵害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网络侵权行为有必要从侵权行为法的角度予以探析。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特点及危害

顾名思义,所谓网络侵权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民事权益而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行为。虽然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的产物其自身的运作特点使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有明显的特征:

1、网络侵权行为具有简单性。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巨大的虚拟空间,多数情况下在网络空间中从事任何活动是不需要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相关联的,而行为人无需具备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往往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侵权、欺诈行为。

2、网络侵权行具有即时性。这点与传统意义上的侵权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传统的光盘盗版首先要进行印制,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发行,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才有结果显现。虽然这种盗版行为从一开始就构成了侵权,但结果的发生却有相对一段时间的迟滞。而网络侵权无需这种传统的载体,只需借助无形的高速运转的网络进行上传,全世界的网友都可以访问载有侵权内容的网站,其他网络也可以轻易地为带有侵权内容的网页设置链接。而且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他人不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或使用侵权标的,而且可以随意删节、添加、改动,并以各种链接方式广为传播,造成侵权的内容迅速扩展。

3、网络侵权行为责任主体众多,网络侵权行为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始作俑者、传播者、网络服务商和搜索引擎。前两类是网络用户,后两类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但网络侵权责任的始作俑者往往难以及时确定,而传播者虽数量众多,正所谓“法不责众”,使大量的传播者被免于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网络世界中,人们也难以有效识别网络侵权人。如原告单独起诉某一侵权人,常常出现行为人相互

可编辑

精品文档

推诿责任、事实难以查清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审判的困难,也必然导致无辜涉诉的被告满腹怨言。

4、网络侵权案件取证困难。传统的侵权方式因为易于察觉因而也易于识别。而网络的流动性和交互性,决定了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行为的范围广,取证难。网络中存在的数字化信息不存在连续性,对其所作的修改和删除难以发现和鉴别,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使得网络上的证据失去原始性,因此网络中信息的证据能力令人怀疑。另外,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类证据,根据证据法定主义原则,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在法定类型的范围内,则难以产生证据效力。因此,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计算机领域的证据资源,可能因无法归入法定证据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确而无法释放其应有的效能。

5、网络侵权案件难以确定司法管辖。一般侵权行为的管辖主要适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但是,因特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同一侵权行为往往同几个地点相联系,物理位置在网络空间中的意义微乎其微,从而使传统管辖权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发生了动摇。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案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管辖依据。 二、网络侵权行为的类型 (1)网络侵犯人格权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它并不是虚幻的,网上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其中受网络技术冲击最大的是作为隐私权三种基本形式——个人数据、个人私事、个人领域之一,个人数据的保护。 网络生存使私人领域公共化。私人领域具有排他性、独占性、非竞争性, 任何信息一旦进入网络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可以说网络上毫无隐私可言。在网上,个人数据随时都有受侵害的危险。电子邮件可能被黑客截获、浏览、篡改和删除;网上购物填写售后服务卡之后,无数的广告宣传单就会蜂涌而至;许多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收集到有关用户的各种信息;在网上接受社会调查时,往往会不经意的泄露个人嗜好、收入等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此外,根据信息的效益递增规律,当掌握的信息在质和量上达到一定程度后,该信息就会给掌握者带来效益,并且效益的递增率随信息的应用范围的扩大而不断上升。因此当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一些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以身试法非法获取、泄露、使用个人数据也就不足为怪了。 (2)网络侵犯著作权

可编辑

精品文档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已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版权作品传播方式。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许多网站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将其作品上载到网络中;未与新闻单位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擅自转载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在网上传播走私盗版的音像制品等等。与此相应,法院受理的涉网著作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时,网络在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对此类案件尚无规定,因此在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引起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争论。面对紧迫的形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0年12月2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规定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管辖地的确定;将数字化作品纳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明确了数字化传播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操作性依据,对网络立法的完善具有暂时的填补意义。但该解释未将网络传输中的暂时性复制包括在复制权的范围内即对“复制”的定义显然已经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就是一个不断复制的过程,会在所经过的各种计算机系统中留下复制件,但是这种复制件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不受人的主观控制;并且通常是暂时性的,一关闭计算机就会随之消失。复制的本质是对原作品的再现,只要能达到此种目的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应归入复制的范围。虽然计算机系统内的复制件无法被人们直接看到,但是借助于机器和装置等设备人们便可使作品再现,使人们得以观看和使用。因此,应将网络传输中的暂时性复制包括在复制权的范围内。 (3)网络侵犯财产权

网络侵犯财产权主要是指侵犯网络虚拟财产即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账号、角色属性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网络游戏玩家积累的“头盔”、“战甲”诸如此类的武器装备,是游戏玩家花了时间、金钱、精力所取得的,某种程度上,应该算是一种劳动所得,属于私人财产的范畴。这种财产确实给玩家带来了一种使用上的享受,使用价值得到公认;同时在特定市场又有一定现金交换价值。在网络侵犯财产权的研究中,有两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如何对虚拟财产价值进行评估?笔者认为可以尽快建立一套虚拟财产价值评估体系和专门的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机构,从而能够很好的为结局虚拟财产纠纷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二是刑法是否应当进入虚拟财产保护领域?刑法是否应介入某一领域,应以该领域中已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采用技术手段、设置木马陷阱或黑客程序以非法获取他人虚拟财产的行为和以各种手段骗取他人信任以非法侵占他人虚拟财产的行为,从犯罪构成来看已是主体适格、主观上存

可编辑

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几点看法

精品文档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几点看法现在的时代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足不出户而广知天下要闻,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体验不远万里相互交流的乐趣。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存在,导致了一些网络侵权案的发生,如2005年被称为国内“第一大网络侵权案”的湖北荆州市“龙腾传世”网络侵权案浮出水面,到2006年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r9p87guz47hq70zb090vngk58yn6010i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