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 “谙”等生字,会写“亭” 解

“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庭”“潭”“螺”“谙” 5 个生字,理 《望洞庭》。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望洞庭》。预习: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 ,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 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 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 “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培养学生广 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 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 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 情绪也很激动, 一副跃跃欲 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 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 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 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 比如板书当中的 一些失误, 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 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 或者说是设想的不

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 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再认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

爱美情趣。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

力。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 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

1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 .体会最后一句

4. 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 “真清

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

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1 ?看

2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 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 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 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 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 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我设计的这堂课, 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 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体会大 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 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要求:

1.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 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2. 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 怎样由外洞进入内

洞的。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 讨论外洞特点。

6. 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

多端” 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7. 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反思: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 恐怕最 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 在设计整堂课之前, 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 只有在 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 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 让学生像演员一样 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 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注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力体现新 课改的精神。 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 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 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 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 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 如果能用两课时安排进度慢一点, 带着学生 细细体会 .感悟文章本身语言文字的优美, 对于丰富他们的情感 .学习写作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4 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要求

1.

情,

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

2.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 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 可以比喻、 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 学习运用贴切、 鲜明、生

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 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 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庭”“潭”“螺”“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r3p4jsq92mdyx423a46cyp27lz4y01bq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