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 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学案【优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

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2)解读

①判断种群的三要素

a.同一地点:个体间不存在地理隔离。 b.同种生物:个体间没有生殖隔离。

以上两个要素保证了种群内个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具有同一个基因库。 c.全部个体: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和空间特征(集群型、随机型和均匀型分布)。

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对于数量少的种群可以采取直接计数法,对于数量很多的种群可以采取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估算法,不是真实值。

⑤不是所有种群都有全部的五大数量特征,如: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不具有迁入(出)率特征。

⑥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多种形式,其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包括不受密度制约的“J”型增长和受密度制约的“S”型增长。 2.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解读

①判断群落的三要素: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全部生物。

②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③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优势种是群落命名的重要依据。

④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种间关系包括种间斗争(寄生、竞争、捕食等)和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等)。

⑤群落的垂直结构是不同垂直方向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种群呈镶嵌分布。

1

⑥群落的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⑦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3.生态系统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解读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a.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b.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

c.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可持续发展

(1)概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2)解读:①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检测1 种群和群落

一、正误判断

1.用样方法调查估算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且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 )

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 )

3.从理论上讲,第二次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 )

4.环境条件适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型增长( √ )

5.“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

2

6.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 7.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 ) 8.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

9.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

1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 二、长句默写

1.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3.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检测2 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一、正误判断

1.生态系统的结构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 )

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 )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5.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6.害虫数量对其天敌数量的变化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 )

7.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8.受到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

9.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10.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二、长句默写

1.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中化学能、热能);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

3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 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学案【优品】

专题六生态与环境梳理核心概念排查常考基础点1.种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2)解读①判断种群的三要素a.同一地点:个体间不存在地理隔离。b.同种生物:个体间没有生殖隔离。以上两个要素保证了种群内个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具有同一个基因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qfr02hrx6c4rp7oypx5gf8x599m300t0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