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高考大题集训练(四) 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大题集训练(四) 生态环境

(45分钟,100分)

非选择题

1.某校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品种玉米,可增加________的多样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既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又可减少________肥的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并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也有所提高。通常还可采取________等措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玉米螟幼虫和玉米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

(3)若由于水淹而导致该农田弃耕,之后将发生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________。

解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题干中不同田块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玉米属于同一物种,可增加基因多样性。大豆和根瘤菌共生能够增加土壤中氮肥的含量,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增加农田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农田管理中,可以通过锄草、捉虫等措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2)玉米螟幼虫取食玉米茎秆和果穗,玉米螟幼虫和玉米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玉米螟幼虫活动范围小,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玉米粉在发酵过程中,玉米粉中的一部分能量被酵母茵利用,因此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经发酵制成的馒头所含能量比玉米粥少。(3)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

答案:(1)遗传(基因) 氮 抵抗力 锄草(治虫) (2)捕食 样方 玉米馒头 (3)次生 增加

2.如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简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图示中未包括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组成成分名称)。由该食物网可推出该海域的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

(2)该海域周边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含N、P的物质,超过了海域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________能力下降,海域水体变黑发臭,水中溶氧量下降。其中溶氧量的减少主要是由生态系统中________(填成分)的呼吸消耗所致。溶氧量减少导致鱼虾死亡,鱼虾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恶化,此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1/4来自虾蟹类,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00 kJ,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kJ。

解析:(1)图中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图中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污染超

过了生态系统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水体变黑发臭,说明有大量微生物繁殖,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细胞呼吸消耗大量氧气。溶氧量减少导致鱼虾无亡,鱼虾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恶化,这种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时需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最少,此时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00 kJ,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为100×1/2÷20%÷20%÷20%+100×1/4÷20%÷20%÷20%+100×1/4÷20%÷20%÷20%=12 500(kJ)。

答案:(1)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垂直 (2)自我调节 分解者 正反馈 (3)12 500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中4种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________有关。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_______值。若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其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_______大量减少,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解析:(1)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主要包括它们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及未体现出的化石燃料的燃烧。(2)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能量在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由乙中的能量可知,A是初级消费者,B和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食物网见答案。(3)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4)在生态系统稳定时,各种生物种群数量都会接近环境容纳量。当C灭绝后生态系统又恢复到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5)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过多,而生产者可以固定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可是人为因素导致生产者甲减少,这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之一。

答案:(1)丙 化石燃料的燃烧 (2) (3)栖息环境

(4)K(环境容纳量) 自我调节能力 (5)甲

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1是“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图②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生态工程的原理,请补充图2中的连线并注解,从而完成该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2)该生态模式中建立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和裸地栽培相比,植物需水量和需肥量为什么相对要多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沼气池里的残渣为什么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了________等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稳定性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生态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典型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知识。“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运行原理为: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可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也能正常生长,日光温室比裸地栽培温度相对要高,植物生长快,需水、需肥多,同时也使猪免受严寒而快速生长;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人、猪的粪尿及蔬菜废弃物等物质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同时沼液和沼渣又是蔬菜的良好肥料,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充分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答案:(1)如图所示

(2)日光温室比裸地栽培温度相对要高,植物生长快,所以需水、需肥多 沼气池里的残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提高蔬菜的产量

(3)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高考大题集训练(四) 含解析

高考大题集训练(四)生态环境(45分钟,100分)非选择题1.某校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品种玉米,可增加________的多样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既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又可减少________肥的用量,从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pv28x2j29ersa9pruq6ksx797jw500wp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