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身猪
概述:山西是中原与塞外分界的地方,那里的独特地貌资源孕育了一个地方种猪,那就是马身猪,马身猪从上世纪70年代的频临灭绝到现在的市场开发,我们看到了有一个古老品种在新时代的绽放,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这一品种特性。 山西是中原与塞外分界的地方,那里的独特地貌资源孕育了一个地方种猪,那就是马身猪,马身猪从上世纪70年代的频临灭绝到现在的市场开发,我们看到了有一个古老品种在新时代的绽放,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这一品种特性。
马身猪是山西的地方猪种,属黄淮海黑猪类型,其按体型大小又分为大马身猪、二马身猪和钵盂猪。大马身猪分布于太原以北的边远山区;“二马身猪”遍布山西省;钵盂猪产于平川地区现已灭绝。马身猪具有适应性强、抗寒性能突出,繁殖力强、母性好,耐粗饲,早熟易肥,肉质细嫩、鲜美,杂交配合力强等优点。缺点为生长发育较慢、瘦肉率低。
身猪的形态特征
马身猪体型较大,体质偏细致疏松型,属脂肪型猪种。全身皮、毛为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头形粗重,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粗而长直,面微凹,额部皱纹较深。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腹大且下垂,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尾根粗,尾尖稍扁。乳头7~9对,排列均匀。
马身猪产地和分布
马身猪的“大马身猪”分布于太原以北的边远山区,“二马身猪”遍布山西省。马身猪是山西省的地方良种,形成历史悠久,由于山西境内山川相间,地形多变,山多川少(山区、丘陵和平川的比例大致是2:2:1),山区、山地和平川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造就了马身猪遗传上的多样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按照体格大小和分布的区域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大马身、二马身(中型)和钵盂猪(小型)。大马身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西北高寒山区,钵盂猪原产于平川地区,二马身由大马身和钵盂猪杂交而成,丘陵山区的数量较多。
产区黄河、淮河、海河常泛滥成灾,易旱易涝,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作物以麦类、甘薯、玉米、豆类、花生、高梁、谷子等旱作为主。由于地广人稀,闲散土地较多,群众养猪多采用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猪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马身猪的生产性能
1、育肥性能
马身猪分布面广,能适应较粗放的饲养条件,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
成年大型公猪平均体重154.50±17.20公斤,体长137.8±4.24厘米,胸围131.33±7.82厘米,体高77.0±2.8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82±8.00公斤,136.4±2.08厘米,120.76±4.52厘米,69.54±1.05厘米;成年中型公猪体重121.65±14.37公斤,123.3±6.02厘米,112.67±6.22厘米,75.67±4.3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01.03±5.18公斤,121.06±1.70厘米,113.48±1.36厘米,62.27±0.95厘米。
2、繁殖性能
马身猪性成熟早,公、母猪在4月龄左右、体重25~35kg,就有发情表现。据大同种猪场1980年对大马身猪产仔数统计,初产母猪窝产仔数11.4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6头,二马身猪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30头。